香港的大學假學歷風波持續不斷,甚至蔓延到澳門,最新的狀況是,澳門科技大學報案揭發24名內地學生持虛假學歷入讀。其中20人在大學報警前已離澳(是否意味知悉東窗事發及早逃走?),司警最終截獲4名涉案學生,他們承認透過內地中介偽造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成績及證明,從而規避大學學歷審查機制,瞞騙校方,他們已被移交檢察院處理。
不少評論都離不開兩大內容,一是為何香港揭發事件,澳門方才「夢醒」?二是各大內地社交軟件都有「免入學試」廣告,似乎禁之不絕。我們今日或不再拾人牙慧,要關注澳門的大學成立以來,究竟還有多少學歷造假情況?因為司警公布的都是今年來澳就讀的大一學生,那麼今年來澳就讀的研究生,又或過去成功瞞天過海並取得畢業證書離校的學生,順藤摸瓜下去,究竟會否揭開「潘朵拉盒子」,惹來連串問題?
澳門科技大學建校於2000年,即是說有逾20屆學士碩士博士畢業生,而澳門城市大學是1992年由亞洲(澳門)國際公開大學改名,亦有32年歷史。至於澳門大學前身為1981年成立的私立東亞大學,有40多年歷史,此外,1991年升格澳門理工大學的澳門理工學院,以及澳門旅遊大學的前身旅遊學院在1995年成立,都分別有33年和29年歷史,要排查歷屆所有入學人士的學歷真偽,似乎很難,那麼上述的大專院校會動手去做嗎?抑或擔心問題愈揭愈多,只能「既往不究」,取得證書的就「不計前嫌」了?
另一個問題是,究竟有多少人根本沒有入讀大學的資格,而透過持虛假學歷入讀,再考取或過去獲親朋好友安排入職本澳政府部門?由於目前投考政府部門,學歷審查由政府的行政單位處理,究竟有無按程序查證?倘有,就算去信大學查證,的確有就讀記錄,只是這些人用其他手段取得入學資格,大學亦不得而知,故大學先一步查下去,可能引來骨牌效應。更甚是,當局的「人才引進計劃」,當中有沒有持虛假學歷入讀,再取得世界名牌大學的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
作為主管澳門高等教育的教青局,僅表示本年6月發布加強招生工作指引,協調各高校進一步嚴格核查學生學歷。工作指引只是針對今年入學人士?抑或如我們上述提出,審查40年的大學入學情況?當局不妨開誠布公,說明下一步如何做,怎樣做,不是回應了數百字就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