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之言)頂層設計推文化藍圖營造氛圍

343

  統計暨普查局公布第二季市民參與文化活動調查結果,顯示期內有約27萬人參與文化活動,參與率50.3%,其中本地居民參與率52.1%,統計局稱,由於去年第二季的調查受疫情影響而暫停,因此今年的資料是與2021年第二季對比分析。然而,今年的數據與2021年相比下,都同告下跌。從今年兩個數字來看,居民在疫情後少了在澳門參與文化活動,可能與外遊有關,惟我們翻查2019年的數據,2019年第二季參與文化活動人士有30.42萬人,文化活動參與率為54.4%,本地居民參與率為57%。以同樣屬非疫情的年份做對比,2023年的數據顯示居民參與文化活動數量皆有所下跌。

  誠然,時代變遷,科技進步,在家中使用手機或影音設備,可以足不出戶觀看電影和閱讀,參與文化活動再不限於出門,可能與更多居民到珠海觀看電影,價格更便宜,而且有其他活動可供選擇,而本土製作的電影就與當局的資助有關,近年少了本土電影出品,當然,本地電影一直難市場化,惟電影是重大投資,當局長期資助下,本土製作仍缺乏賣埠的市場。

  要提升1個城市居民參與文化活動,使用文化設施,通常都不是容易的事。往圖書館的本地居民在2019年第二季有13.76萬人,但今年則只有12.5萬人,其中,氹仔黃營均圖書館取消,居民可能因為氹仔中央公園圖書館較遠而放棄前往看書。

  對此,只好期望未來有了新中央圖書館,能推動閱讀風氣,故新中央圖書館應是開放、友善,以及容易進入為原則,並有軟件配套鼓勵社會支持和與各界合作推廣閱讀風氣、終身學習和文學藝術。

  澳門一直強調要建設「一基地」(即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另一方面,政府又宣布「會展商貿和文化體育」是本澳4大重點產業。然而,如何保育和傳承文化,吸引居民參與文化活動,是建設「一基地」和發展文化體育產業的根基,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體驗文化,小朋友平常接觸的繪本、卡通節目、兒歌,參觀博物館、美術館或節慶活動,可是目前只有文化局推出舉措,其他公共部門配合亦十分重要。然而,我們目前卻看到不同政府部門政出多門,同類的文化活動,如工作坊、手作班等,出現重疊現象,實屬浪費資源,且顯得分散、為做而做和沒有目標。故此,當局應當制訂具頂層設計的文化政策和藍圖,有序分配資源和針對性推動文化氛圍,這才能彰顯澳門「一基地」的獨特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