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之言)打風賽車考驗賽會能力成就金名片

224

  第七十一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一連4天賽事結束,曲終人散,留下來的是一段段人們的回憶,也承接起來澳門這張金名片,延續賽車運動在濠江建設「體育之城」,傳承創新。

  今屆大賽車遇上罕見惡劣天氣,3號風球懸掛,連場大雨,一改過去深秋天清氣爽的氣候,也與過去偶有的下雨天有別。「打風天」賽車,相信將會成為澳門大賽車里程一個「標記」,成為人們日後趣談。

  今年大賽車開鑼前夕,澳門遇上颱風「桃芝」來襲,氣象局懸掛3號風球,香港更於4小時後再改掛8號風球;正當社會關切打風會否影響大賽車之際,賽會公布3號風球會繼續舉辦賽事。為此,引來社會議論,尤以有意見認為澳門因為要舉辦大賽車而不跟隨香港改掛8號風球。當然,這些意見多有偏頗,而據賽會發布資訊指,是與國際汽聯會商才作出照辦賽事的決定,且與氣象部門密切溝通,監測氣候變化,並採取相應措施保障賽事安全進行。

  相信,這是經過澳門賽會聯同國際汽聯,經理性專業判斷天氣變化對賽事安全的影響作出的決定。汽車運動是刺激高危體育賽事,絕對以安全、人們生命放在首位。因而,儘管4天賽事有掛3號風球,有連場大雨,尤其車迷熱衷的格蘭披治電單車大賽,頭兩天一改過去,竟然未見戰車和戰將現身,僅在周六舉行了一小節熱身賽、排位賽;更教車迷惋惜的是,格電賽事延至周日舉行,竟又遇上大雨,賽會終宣布因應惡劣天氣,考量安全問題而取消今屆格電比賽,改以排位賽成績計算名次。

  昨日舉行的東望洋─國際汽聯巡迴賽澳門站第二回合賽事,也因受到天氣影響而延後舉辦。從上述種種可見,賽會是基於安全第一,審慎評估風險,才與國際汽聯會商舉辦賽事,並非因為辦賽而比賽。經過4天賽程,也足證儘管惡劣天氣、不可抗力因素影響賽事,但,全過程都確保在安全下作賽,儘管有賽事受到不可抗力因素影響要取消而留下遺憾,但全過程都確保在安全下完成刺激、高危的體育競賽,也展現賽會、政府部門,以及國際汽聯同心合力辦賽的初心。

  上周,本欄曾評論澳門大賽車經歷71年發展,希望社會同心協力營造好大賽車;而經歷今屆打風辦賽,可以說,正正考驗賽會、社會和國際汽聯的組織力、執行力、應變力,以安全來考量賽事操作,遇上颱風、惡劣天氣,仍能經得起考驗,向參賽車隊、車手,向廣大車迷,向澳門居民遊客和世界各地觀眾,展現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具備一流的國際辦賽水準和後勤保障,擦亮澳門大賽車這張金名片。

  與此同時,也正正在今屆賽事面對的挑戰和困難中,考驗了賽會上下的技術、業務水平,是寶貴的經驗,提供賽會各領域人員實戰歷練,彌足珍貴。這,是任何「培訓課程」都難以學習到的一課,為我們辦好「澳門人的大賽車」,向全球賽車運動賽會、車隊、車手展現東望洋賽道和澳門大賽車組委會「雙劍合璧」,才能成就澳門大賽車的傳奇,向世人展示經歷71年發展,澳門大賽車仍然散發活力生機,以高效安全保障和高超技術水平,延續澳門大賽車佳話,建好「體育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