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預計明年度博彩毛收入2400億元,庫房約有840億元收入。今年預計博彩毛收入為2160億元,即平均每月180億元,直至10月,平均每月達190億元,若餘下2個月都有190億元,即全年為2280億元。行政長官賀一誠表示,明年是按這個推算,僅增加約6%,形容不算高和是較保守的估算。只不過,真的是較保守嗎?政府預計今年旅客量有3400萬人次,若按增加約6%計,那是有3700萬人次左右。可能旅客量能夠增加,然而,在消費降級的大環境下,增加旅客不等於增加博彩收入,或者我們杞人憂天,就算旅客數字回到疫情前的4000萬人次,由於須堅守博彩業依法健康有序發展,毛收入接近3000億元的日子已一去不復返。
賀一誠表示,去年博彩毛收入佔本地生產總值(GDP)比重為37.2%,估計今年 GDP為4100億或4200億元,博彩毛收入佔比約40%,其餘是非博彩行業。然而,為何市民無感,不覺得其他行業有增長?皆因以上述數字計算,那還得計依賴博彩行業推動本地生產總值,可能有很大部分是酒店、旅行社和餐飲行業,縱使他們是非博彩行業,其實亦是依賴博彩行業才得以生存。
上兩屆政府博彩毛收入佔GDP比重最高為62%,賀一誠接任時是50%多,認為屬自然調整,指出大家都清楚主因是「不讓有關貴賓廳在內地負面影響的問題」,故博彩毛收入佔本地生產總值四成,是因為貴賓廳結業和消費降級,還是政府努力發展非博彩元素,值得檢視。同樣,現時中場博彩毛收入佔七成多,博企貴賓廳佔兩成多,而疫情前是貴賓廳高於中場,這只是政策使然而不是特區政府的施政成果。然而,不少豪客轉往其他博彩市場,例如新加坡,有「肥水流向別人田」之嫌,值得注視,澳門博彩業怎固本培元參與國際競爭。
眼下,特區政府要思考擴大非博彩元素收益,透過產業多元化去做。行政長官賀一誠談及在路氹建設戶外的表演場地預計在12月28日開第一場試演出,很多國際歌星查詢明年場地的使用檔期。或許政府訂定的方向是正確的,只是我們質疑會否成為主辦機構僅作為販賣演出門票的場地,以及旅客由珠海和橫琴點到點式來澳欣賞演出,如內地旅客欣賞國際煙花匯演般,未能惠及澳門其他消費?非博彩元素最重要是向庫房繳交稅收,以及增加就業機會和延長旅客在澳門的逗留時間,倘這3點都能做好,那是澳門非博彩元素多元,4大產業成熟之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