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巿民之言)排查熱門地點樹木有否患褐根病

185

  有女子在松山跑步徑被塌樹擊中,頭部裂傷,清醒程度下降,截稿時未知最新狀況,我們希望事主吉人天相,盡快康復。倒塌的樹木約高9米,高度可達12米,故今次塌樹的已是成年樹木。縱使社會一直關注城市樹木的生長狀況,回顧今年8月,我們曾撰文促請當局關注漁翁街天后古廟古樹倒塌事件,可惜3個多月後,出現危害居民性命的塌樹慘劇,教人惋惜。

  市政署往往事後才表達「高度關注」,初步評估樹木受褐根病侵蝕導致樹木不穩倒下,署方人員即場檢視意外位置周邊樹木,暫無發現異常。然而,褐根病菌是亞洲熱帶和亞熱帶常見的樹木病害,這種病害會在樹木內繁殖擴散,造成根部木材組織腐朽,通常會擴散至周邊泥土,我們真的希望沒有異常,皆因松山跑步徑是澳門最主要的步行徑和康體場地,是熱愛跑步人士的重要運動地點,也是居民散步的好去處,故當局首要責任是保護跑步徑的樹木免受病害,否則再發生同類事件,危及人們性命,後果不堪設想。

  為何當局今年8月中旬巡查區內樹木未有發現異常?當中是否有人失職?褐根病影響的樹木多為高齡且老化衰弱的,若樹木本身夠強健,具備一定抵抗力,自然可以對付病菌。故此,當局應立即排查松山跑步徑所有樹木,尤其樹齡較大的。2022年9月,香港何文田有鳳凰木塌下壓毀多部車輛,當地樹木辦立即要求各樹木管理部門就當中共4000多棵大型鳳凰木進行複檢,1個月後完成相關複檢及向樹木辦匯報結果,並為當中約190棵鳳凰木陸續進行所需的風險緩減措施,包括按需要移除591棵,其餘需進行修剪、治理病蟲害、移除枯枝等,相關工作隨後於11月完成。澳門亦可以倣傚香港做法,用1個月時間排查,1個月時間完成風險緩減措施。

  松山屬於相對良好的樹木生長環境,仍然出現樹木感染真菌的塌樹事件,那麼種植在水泥地,又或已被水泥包圍的樹木,或存在更大的倒塌風險。眼下,街道上不少樹木,往往樹穴泥土過小,水泥、磚塊的鋪面過多,先天條件令樹木生長欠佳,難以抵抗病菌入侵,當局抱著美化景觀心態,倘無法生長便應更換種植新樹木。

  故此,當局要有一套良好的種植、排查、養護和移除病樹木機制,而不是只靠目測,又或待發生事故始高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