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旅客在國慶假期單日近16萬人次,創疫後新高。9月份賭收超過149億元,過去9個月的累計賭收接近財政預算的1300億元,倘10月至12月每月賭收有150億元,全年就有近1800億元,以澳門政府收取大約四成稅率計,只是700億左右,與政府1年千億開支,還有300億的赤字,特區政府的財政儲備,也不可能年年注資下去,不出廿卅年就會用完。
除了賭收,旅遊局預測全年訪澳旅客量有望達到2500萬人次,與2019年直逼4000萬人次旅客,還有1500萬的差距。目前出現入境旅客創疫後新高,但賭收沒有跟上的狀況,即是說,只要再吸引1500萬人次來澳,撇除城市承載力的問題,稅收有望近千億元,這就符合澳門的財政支出。然而,澳門九成以上旅客,都來自大中華地區,社會關注博企引進國際旅客的情況,行政長官賀一誠坦言未達政府要求,尤其歐美國際客不達要求,甚至把原因說是欠缺歐美航班,現與航空公司探討有否恢復中遠程航班的可能。
特區政府似乎落入有歐美旅客就能增加賭收的迷思,在歐洲,也有不少賭場,美國也有拉斯維加斯賭城,歐美旅客來澳門觀光,大多是喜愛中國歷史文化,縱使增加歐美旅客,其實對賭收幫助不大,而我們期望有更多歐美旅客,出發點是希望他們深入社區,帶動中小企消費,反觀政府只想著更多歐美旅客來增加賭收,根本沒有考慮到客源特性。奇怪的是,當局一直說要推動「1+4」產業發展,另一邊廂卻想方設法要吸引更多旅客來澳。
10月起外國人經港澳組團到廣東10個城市旅遊,可獲144小時即6天的免簽,我們固然期望外國旅客善用措施,只是當局把吸引國際旅客的責任推給博企,忽略了如何吸引不參與博彩的旅客,這些應是當局的責任。
平情而論,當局一直期望增加旅客數字,我們期望的是更多願意消費的旅客,日本廣島縣宮島本月開始向遊客徵收100日圓、折合約5.5澳門元的「訪問稅」,用作完善島上公共設施,應對「過度旅遊」問題。既然澳門有稅收未如疫情前的問題,以一年4000萬人次旅客來算,每人10元的旅客稅,也有4億元的收入,當然,這樣也要扣掉行政成本,惟4億元看來也不無小補。
城市承載力問題也隨著旅客增多而浮現,我們建議不妨重新探討這個議題,要適度限制旅客過多而衍生的問題,才能使旅遊業得以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