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巿民之言)社區聚腳留住居民吸引旅客消費

117

  行政長官岑浩輝前日落區,走訪沙梨頭街市和美食廣場、青洲坊、原逸園賽狗場,視察社區設施,了解營商環境,並與街市攤販、商户和遊客交流,聆聽意見。

  從新聞消息看,岑浩輝聽到社會實況和所思所想,正如他說「落區是感受社區經濟狀況,了解當前澳門商户面對周六日生意疲弱」,因而他呼籲大家多想辦法,發揮社區潛能,提升社區活力、吸引力、競爭力,政府會同大家一同努力。

  岑浩輝落區,除了看看社區實況和聽取社會反饋意見,為社區「把脈」;另外,更大作用在於為社區「打氣」,令到攤販、商户感受到政府的重視,從而穩定經營信心,並因應社區經營環境提出各種構思,起到集思廣益功效。

  毋庸諱言,澳門特區正面臨重大轉型時期,過去行之有效的營商模式,在資訊化、科技化、消費碎片化和外流大環境下,再不能「照抄」過去模式,而是必須抓住轉型契機,運用好「政府之手」和「市場之手」合力,轉變思維,按經營者的營商頭腦和取向,完善營商環境和社區各種配套,為現行商户打造量身定製的轉型之路,才能適應市場變化,激活社區經濟。

  當然,營商沒有放諸四海皆準的「必勝方案」,反而怎樣在人口老齡化、舊區人口流出削弱消費力的情況下,吸引旅客入區補充節假日流出的居民消費?其中,岑浩輝在視察青洲坊時提出了一些「點子」,他說「要善用公共空間,例如露天茶座,並結合文化表演與樂隊演出,帶動社區人流。」概括而言,正是俗語所說的「聚腳」,一個地方能聚腳才能聚人氣,正是吸引人流的必然之途。岑浩輝點出「食遊娛」的結合,彰顯社區特色,引客留澳才能用好澳門年旅客量近4000萬人次的優勢,且能配合旅客消費、遊娛轉型。

  行政當局引IP入區增加人流,固然是以「政府之手」激活社區人流、有利營商環境的施政要務。但是,人流入區不意味必能提振社區經濟,吸引旅客消費。為此,做好跨部門協調,聯動社區組織、工商聯推動商户參與到社區活動,用好社區公共空間創建特色布局,持之以恆,透過公帑、商會贊助和商户參與刺激消費的文娛表演和優惠獎賞,才能留住居民於節假日留澳消費,且能促使旅客慕名而至「打卡」消費。惟有整體社區聯動,輔以「政府之手」配合市場活起來,才能藉聚腳穩住社區消費,形成群聚效應。

  當社區能聚腳,當區區有特色同心協力創建活力社區吸引居民旅客留區消費,相信,便能從大環境變化中實現社區活化、商户經營轉型,適應新的經濟發展形態和消費模式,找到具競爭力的社區發展、商業經營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