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個國際、區際會議在澳門舉行,發放出來多種訊息,但都離不開在世界大變局、全球疫後經濟復甦舉步維艱下,怎樣思變求變,開拓創新,尋找適應本地發展的生存之道。
澳門特區處於這種變局,其實深有體會。3年疫情旅客量斷崖式下滑,嚴重打擊單一產業結構的旅遊博彩業,才會令社會痛定思痛,促成特區政府推出「1+4」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規劃,甚至大大調整博彩業發展內容,以「大帶小」推動非博彩元素發展。新的10年期博彩經營權批給甚至強調博彩承批公司肩負社會責任。
從中可以看到,俗語說「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世事萬物莫不處於變化發展不息階段,因而怎樣適應環境轉變而求變,始終是個人、地方、國家賴以生存發展的要項。
澳門特區成立之初,博彩業經營權從單一公司專營,變成「3+3」6家博彩公司走上市場競爭;從博彩中介人(賭廳)引客,貴賓博彩毛收入佔上整體博彩毛收入逾七成,到重視中場客,拉近了中場與貴賓博彩毛收入佔比;從博彩業一業獨大,以賭收看發展成績,到改轅易轍發展非博彩元素,且以博企「大資本」帶動本地中小微企發展,加大博企社會責任……
旅遊方面,從團客主導走向自由行,甚至發展「旅遊+」、綜合旅遊,這些轉變說明一個硬道理:與時俱進!適應內外環境轉變才能契合社會經濟發展規律,適者生存;而且凡事要高瞻遠矚,未雨綢繆,才能走在發展變化潮頭,降低變化的衝擊和傷害。
今天,澳門特區邁向第三個十年發展中段,尤其疫情後國際大環境的深刻改變,國外以西方國家構成的強大經濟體復甦乏力,且以地緣政治拉幫結派,針對我國發展打出各種「制裁牌」、「科技戰」,令到全球化、多元化遭受衝擊。
這種變化除了阻礙我國高速發展,亦難免殃及澳門這個外向型、微型經濟體。我們怎樣迎上內外變化大潮,實應深思熟慮,集思廣益。當政府推出多元發展規劃構想,也意味著我們要從自身發展配合國家、區域聯動。正如泛珠、粵港澳大灣區、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一帶一路」建設,莫不環環相扣,再不能僅從澳門角度看待自身和區域、國家發展,才能精準部署求變策略,用好澳門資源、制度優勢,發揮「平台」、「窗户」聯動和內聯外引優勢,展現澳門的服務功能。
甚至,政府提出未來旅遊業要擴大國外旅客佔比的時候,這個目標面對國外經濟疲乏、復甦乏力,如何精準針對有意欲出遊的外國客源市場,乃至恢復國際航線航班,打通航空交通運輸網絡,再結合大灣區海陸空聯運優勢?這些,莫不有待加快部署。
另一方面,面對內地高鐵、高速公路網絡建設不斷擴展,我們如何藉這兩張「網」,加大與周邊地區聯通,甚至攜手大灣區向「兩小時」、「4小時」生活圈地區推動聯遊,「一程多站遊」?
而且針對自由行客年輕化、客製化,完善本澳各種配套設施、服務,提升旅客消費的吸引力?這些,面對疫後區域、國家的復甦階段,澳門特區政府、旅遊服務業界宜及早部署。
正如我們看到,即將來臨的中秋、國慶黃金周假期,從數據呈現旅遊旺景和酒店預訂率超過八成,那麼,相關業界應如何做好籌謀、服務部署?還是那句話:「變則通、通則久」,才能求變應變,推動本澳和周邊地區抓住發展機遇自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