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在特區成立初期,一直要求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結果4屆政府下來,還是呈現社會所言的「(博彩業)龍頭吃掉(其他產業)龍身」之虞,到第五屆政府明確推出「1+4」策略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即推動綜合旅遊休閒業提質發展、加快大健康產業發展、發展現代金融業、鼓勵科創和科技產業發展、促進會展商貿和文化體育產業發展等。可惜3年來疫情衝擊社會經濟民生,對外交往聯繫也大受掣肘,開拓產業舉步維艱,致令四大產業仍處謀劃階段,動作上畫出四大板塊,且想透過旅客帶動賭收和激活非博彩元素、開拓國際旅客市場助推發展,以這種策略推動「1+4」發展,還得假以時日,實幹而為,才見成效。
特區政府要爭取未來非博彩業佔本地生產總值約六成的比重,就算六成不單是局限於四大產業,而是包括所有非博彩元素,例如酒店、零售等,我們過去曾明言至少要有6000億元的營業額,以最多一成稅收來看,600億元再加400億元才足以支撐政府開支。再退一步來說,即使不用支持稅收,那麼四大產業佔本地生產總值約六成的話,設若按疫情前的2019年本地生產總值4347億澳門元推算,即需達到2600億之數;當然,疫後澳門經濟復甦,還先得靠旅遊、旅客推動,四大產業佔生產總值六成,未必在短時間可以達致。
誠然,翻查過去資料,博彩業收益一直佔澳門本地生產總值較高比重,如2018年便佔68%,所以「1+4」的說法,四大產業目前所佔比重,當局不妨展示數據讓社會檢視。再細想一層,「1+4」的說法還是旅遊博彩推動休閒旅遊的「1」,加上四大產業,在「水漲船高」下,要博彩業佔生產總值降至四成,四大產業便須迅猛發展。
澳門的大健康產業發展,任務會在橫琴中醫藥產業園和離島醫療綜合體,惟怎樣產生成效以至收入,言之尚早;現代金融業除債券市場初建,還看不出如曾提出的融資租賃有突破勢頭;科創和科技產業發展,大學的科研成果,要由產學到成品甚至商品,漫漫長路;最後的會展商貿和文化體育產業,我們昨日亦談及仍處在政府資助的階段,要吸引世界知名體育品牌來澳門舉辦賽事,才算是比較成功的做法。
澳門要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其實還需正視澳門特區本地生產總值未能將粵澳深合區納進來的問題,尤其四大產業不少在橫琴共建共享,未來有甚麼產出能夠計入本澳生產總值,在澳琴「一體化」下,長遠而言,澳門要有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