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會完成討論《非高等教育教學人員的專業發展制度》行政法規草案,9月1日起生效。有關培訓與教師的晉級具必然關係,每年平均需完成約30小時,若不滿足時數可能會影響晉級時間。我們相信教師的專業能力得以提升,惟不禁想起在低出生率下,學校收生不足,並非師資問題。然而,本澳學校辦學特色是多元、特色不一,加上歷史等因素,校園環境、資源不一,學校之間存在明顯差距。
早前,社交平台出現本澳學校排名及評分,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就不實資訊報警,懷疑有人散播虛假文件,表示局方從沒為學校排名,亦無計劃做相關工作。當然,澳門沒有倣傚香港劃分Band 1至Band 5學校,惟家長心中會為不同學校劃分等級;那麼,只要看看2024/2025學年幼兒首次入學網站,當中有「2024/2025學年本澳各校部幼兒教育一年級目前收生情況」,更新時間為2024年4月30日,可以看到有18間幼稚園已經額滿,36間仍然有學額,哪些學校備受家長追捧,哪些則作為次選,似有明顯劃分。其實在搜尋引擎網站輸入「澳門中學排名」,就查到有升學顧問公司列出本澳前10名的中學排名(當然這只是該公司自行排名),又或在一些發問網站看到有人回答澳門的中學排名,未知這些網站是否同樣犯法?惟我們要表達的是現實很殘酷,的確存在強勢的傳統學校和弱勢學校。
因應出生率下降,近年澳門有些學校出現合併狀況,某些學校被合併,或校園改作其他用途,雖然未出現如香港般的「殺校」潮;對此,政府如何扶持弱勢學校,尤其是小班教學,把現時非高等教育班級人數設定為每班25至35人,下調到25人甚至20人,不應緊縮開支,始終35人班的人數也太多了,教師分身不暇,難掌握學生是否懂得相關知識。
同時,小班教學的課堂設計以兒童、青少年為中心,教學內容生活化,倣傚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小班教學成功經驗,我們相信能培育更多人才。
誠然,小班教學只是未來基本的要求,要培育高水平學生,除了中英數等基礎知識,還有加強跨文化聯繫和人文關懷等,為學生創設多元的學習環境和優質教學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