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道堂)冠心病藥物球囊擴張技術

281

  Hi,我是Dr.Adam Loeng梁文健醫生。相信大家對「通波仔」一點也不陌生,

  但大家對「通波仔」的球囊又認知有多少呢?不如一齊探討一下!

  冠狀動脈是供應心臟本身血液及營養的功能,當冠狀動脈有阻塞時,會導致心肌缺氧或心肌梗塞,這時需做心導管檢查及冠狀動脈血管成型術。

  隨著冠心病介入治療器械不斷改進升級,治療冠心病手段也愈來愈多,作為改善血管狹窄的新秀,藥物球囊使用量也大幅增加,似乎有取代支架的趨勢。同時部分病人也會覺得,心臟裏面留個金屬異物確實讓人感覺有些彆扭,從而排斥放支架。

  對於出現冠狀動脈狹窄問題的朋友,如何控制風險,減少冠狀動脈狹窄對心臟的健康危害,以及如何降低冠狀動脈狹窄堵塞的風險,都是值得關注的重要問題。對於不同程度的冠狀動脈狹窄,藥物保守治療或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是常見的兩種方式,除了用藥以外,介入治療在很多朋友的認知中,就是「放支架」,實際上除了放支架以外,球囊擴張技術,也是介入治療技術的一種方式。

  球囊擴張技術很多朋友都不熟悉,其實說起來也並不複雜,這種技術通過介入手術將球囊輸送到預定部位,對相應的狹窄部位通過壓力降球囊撐起來,從而達到擴張局部血管,減輕局部血管狹窄的技術。球囊技術與支架技術的區別在於,球囊技術並不會在血管內滯留異物,而支架技術則是通過技術支架,在血管內形成固定支撐的一種方式。

  藥物球囊真的能代替國內常用的金屬支架嗎?

  答案是否定的,因為藥物球囊僅適用於部分人群,支架仍然是主流,而藥物球囊是對支架植入治療很好的補充,對於特定病變有其獨特優勢。

  藥物球囊好在哪裏?

  藥物球囊是在普通球囊塗上抗增殖藥物(主要是紫杉醇),然後輸送至冠脈狹窄處擴張,這時藥物就會滲入血管內皮下組織細胞內,起到解除血管狹窄的作用。藥物球囊技術是在球囊擴張技術基礎上衍生出的一種新型技術,這項技術通過球囊擴張技術,在局部向動脈血管壁釋放抑制細胞增殖的相關藥物,從而達到抑制血管內膜增生,減少血管狹窄的作用,為冠狀動脈疾病的治療提供一種新的選擇。

  藥物球囊是冠心病介入優化治療的重要補充和完善,與支架相比都有各自的適應證,並沒有說哪個更好的說法。在進行冠脈介入治療前,心血管內科的醫生會根據患者冠脈病變的位置、斑塊性質等情況進行判斷,選擇是進行冠脈支架置入還是行藥物球囊擴張。在手術過程中,也有可能根據術中情況的變化而調整治療方案。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必要時可諮詢相關專科醫生意見,下期再見!讀者如有問題可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