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道堂)高血壓的器械治療RDN

139

  Hi,我是Dr.Adam Leong梁文健醫生。高血壓是包含諸多危險因素的複雜疾病,在血壓管理方面除應用傳統生活方式干預和5大類降壓藥物治療外,臨床上採用新的治療手段顯得尤為逼切,今日一齊探討一下!

  高血壓是我國常見慢性病,患者數量眾多,潛在危害大。是一種常見的血管類慢性疾病。2018年中國慢性病與危險因素監測調查顯示,成年居民中高血壓患病率為27.5%,高血壓已成為我國常見慢性病之一。更重要的是,血壓水準與心血管風險呈正相關關係,高血壓是腦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疾病的重要風險因素。高血壓被稱為「沉默的殺手」,若經常年累月的高壓侵襲,會對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產生損傷,並極有可能併發高血壓性心臟病、腎功能衰竭等重大疾病。

  在高血壓總患病率上,由於人口老齡化及生活方式等影響,高血壓患病率均呈上升趨勢。

  頑固性高血壓是指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礎上,應用足量且合理聯合的3種降壓藥物(包括利尿劑)後,血壓仍在目標水準之上,或至少需要4種藥物才能使血壓達標,又稱為難治性高血壓,約佔高血壓患者的15%至20%。頑固性高血壓的病因複雜,患者的病程長、血壓較高、心腎腦等靶器官併發症多,常規藥物治療往往難以取得滿意療效,從而給高血壓治療帶來巨大的困難與挑戰。近年來出現的針對頑固性高血壓的器械治療,主要包括頸動脈竇壓力感受器刺激裝置和經導管腎交感神經射頻消融術(renal denervation,RDN),為此類患者的治療帶來新希望。

  在過去的10年中,改善血壓控制的努力已經超越改變生活方式和藥物治療的傳統方法,轉而採用介入療法。基於動物和人類研究清楚地證明交感神經系統在高血壓病因學中的關鍵作用,出現的新技術主要針對周圍神經系統目標的神經調節。這些包括腎去神經支配、壓力反射啟動療法、血管內壓力反射放大療法、頸動脈體消融和起搏器介導的可程式設計高血壓控制。其中,腎去神經支配是最成熟的,證明射頻和最近基於超聲的腎去神經支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這項技術成為一種可行的高血壓治療選擇。

  經導管腎交感神經射頻消融術(renal denervation,RDN)在諸多臨床實驗中不斷被驗證其降壓有效性和安全性,有望在整體上緩解全球範圍內高血壓防治壓力。目前,RDN療法迎來較多發展拐點,多個國家指南逐步明確RDN療法納入輔助性治療高血壓方式,行業有望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去交感神經治療高血壓的外科手術早在上世紀已有醫生開展,並取得一定的療效,2009年起逐步有醫生嘗試通過微創的經皮導管實現腎動脈去交感神經射頻消融術,開啟微創治療頑固性高血壓時代。微創經皮導管方式主要通過經股動脈或橈動脈等穿刺,插入1個小的柔性導管,將其放置在供應腎臟的動脈中,術中左右兩個腎臟均需要接受消融,實現切斷交感神經治療。手術時間大約在30分鐘左右,患者沒有明顯痛苦,已有多個臨床研究證明其安全性。

  經導管腎交感神經射頻消融術(renal denervation,RDN)在替代傳統療法方面具有獨特優勢。RDN的優勢體現在:1)低侵入性、不涉及永久植入,且對腎交感神經具有高度選擇性;2)手術副作用較少,無全身不良反應,術後恢復較快;3)長期有效,無用藥依從性問題和耐藥性問題,全天候降壓,無血壓波動風險。

  利用高能量無線電波使腎臟去神經化的新型治療方法能夠顯著降低血壓,有可能成為治療高血壓的革命性療法。

  高血壓病已有明顯年輕化趨勢,大家必須要重視,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必要時可諮詢相關心臟科醫生建議,下期再見!

  讀者如有問題可電郵至[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