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祖國後,澳門發展一日千里、翻天覆地變化,著名攝影師李汝榮的攝影作品猶如一部澳門歷史畫卷,每幅都散發濃厚的澳門情懷和獨特文化魅力,不僅是對澳門城市景觀的捕捉,更是對人文風情的細膩描繪。透過他的鏡頭,觀眾看到澳門建築的演變、風土人情的魅力,以及澳門居民生活的點點滴滴。每個畫面都讓人感受到澳門特區蓬勃發展,講述一個個澳門故事。
李汝榮自幼熱愛藝術,書法、繪畫、攝影、廣告設計莫不涉獵,參加攝影藝術逾30年,喜愛拍攝城市建築及大自然風光。擔任澳門李氏宗親會常務副理事長,李汝榮應邀主持李氏講壇,用攝影作品向鄉親娓娓道來背後的精彩故事。
「澳門風采攝影講座」分享李汝榮由1999年澳門回歸祖國之前至2024年5月拍攝的160多幀照片,其中,他還詳細介紹逾20幅作品的內裏乾坤。
透過玻璃水滴反射喜獲牌坊佳作
《航拍琴澳蓮花大橋》攝於2013年,他說當飛機飛過蓮花大橋,受限於通行限制,橋面路過車輛不多,當時澳門大學橫琴校區剛竣工,藍天白雲下,一座雄偉壯觀大橋的橫臥江面,宛如一條巨龍騰飛,寓意連接著兩岸人民,貫通經濟和文化,成為美麗風景線。
澳門地標大三巴牌坊,可以說沒有本地攝影家不為之絞盡腦汁以期拍出個人風格。
李汝榮喜愛用獨特視角拍攝不平凡的美。一天,在雨中路過大三巴牌坊,這個遊客打卡地,忽然勾起他尋找突破的興致。可是當嘗試了很多角度,都無拍出滿意的作品,惟有到附近店舖裏小憩避雨,忽然發覺透過玻璃折射竟呈現獨特的牌坊拼圖,將焦點聚焦玻璃上的水滴,透過玻璃反射拍下神秘朦朧的牌坊圖像,終於有意外收穫。
除偶拾喜得滿意佳作,李汝榮也通過照片介紹大三巴牌坊這座天主教聖保祿大教堂前壁遺址的歷史,以及石壁上雕刻的「聖母踏龍頭」、「鬼是誘人為惡」、「念死者無為罪」中文,印證全球天主教教堂獨有,澳門糅合中西文化的藝術特色。
過去,牌坊立面吸引鴿群棲息,留下排洩物除形成污染,也容易損毀石壁、銅像等文物,需要加以清理。李汝榮說得興致來了,娓娓道來,牌坊上加裝了一枚枚整齊釘子,避免鴿子棲息和留下排洩物,以智慧造就清潔效應,這也是通過攝影介紹才被廣大市民所得知。
趣談抓拍美景黃金時機逗人大笑
30多年攝影創作歷程,除潛心鑽研,也不乏趣事。一天雨後路過友誼大橋,一道彩虹橫跨海上,預示美好和希望,深深吸引他的視線。正在這時,他被一位外國遊客叫住,要求幫忙拍照。李汝榮捕捉美麗瞬間的畫面時,鏡頭中,那道彩虹在天空綻放迷人色彩,猶如一道神奇橋樑連接兩岸。李汝榮一邊介紹作品,一邊向觀眾建議:「遇到這種情景,一定先用自己的相機拍照,隨後才用對方的相機為他們拍,不然便會失去抓拍美景黃金時機而後悔!」語畢,逗得全場觀眾哈腰大笑。
李汝榮,2021至2023年擔任澳門沙龍影藝會主席,現任澳門華夏文化藝術學會監事長、澳門書法院理事長、澳門陶然書畫社副會長。「澳門風采攝影講座」展出的作品,不僅是對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來社會、民生變遷的記錄,更呈現他對這座城市的熱愛和眷戀。《市民日報》專題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