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畫研創學會成立23周年書畫作品展」昨傍晚假盧廉若公園春草堂展覽廳揭幕,展出香港、江門、均安多地藝術家及該會會員的100多幅作品,題材涵蓋人物、山水、花鳥及魚蟲等,各具特色。該會將繼續致力傳承中國文化藝術,為推動本土文化藝術與發展獻力,並為會員提供展示作品及交流創作的平台。
由文化局視覺藝術發展處處長林偉業,市政署顧問高級技術員李兆燈,霍英東基金會總幹事史濠,《澳門日報》常務副總編輯蔡彩蓮,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劉富業,澳門收歲家協會會長吳利勳,香港中國美術協會名譽主席李平,江門市書法家協會前副主席張海騰,順德區書法家協會理事郭建偉,中國書畫研創學會會長林德昌、副會長林炳坤等主持剪綵儀式。
推動本土文藝發展獻力
林德昌致辭感謝市政署借出場地和霍英東基金會的支持及贊助。他表示,今次展出100多幅作品,有來自均安、香港、江門的佳作,更難得是他們親臨會場。該會自2000年由周雲師父創會以來,走過23個春秋,一群書畫愛好者走在一起,以自己的筆觸寫書法、繪畫。藝術來臨於生活,亦取材於生活,向欣賞者傳遞美麗的畫面,能夠溫潤心靈。同時,通過藝術凝聚一群同道,寫出另一個彩色世界及美好人生。該會將繼續致力傳承中國文化藝術,希望為推動本土文化藝術與發展獻力,並為會員提供展示作品及交流創作的平台。
適逢中國書畫研創學會成立23周年,理事長周翰華接受訪問時稱,23年前其父周雲堅持理念,畫畫不單止要承傳以前的製作,還要在基本之上追求創新,要研究創作者當日為何要如此創作,書畫藝術不單止要學習技法,要從根本上具有思維,一定要反覆思考。因此,周雲就以「研創學會」為名創會,以「研究創作、研究創新」為宗旨。
她回顧當年澳門的畫會只有澳門頤園書畫會和美協兩大畫會,基本上所有藝術家、畫家都涵蓋其中。後來畫會相對以前比較容易申請,就開始有其他畫會成立,中國書畫研創學會亦順應而生,創會初期對於行政,如申請場地等方面可謂一無所知,全靠會員的齊心努力,該會在23年來愈來愈好,各方面都走上軌道。周雲為讓學生得以更快速進步,就開始計劃開展活動,建設平台讓學生表現和檢視作品,如是次作品展覽,可見會員學生是比以往一年一年進步,絕非單單口號,是有真實明顯的作品。未來,該會期望繼續為中華文化的傳承,本土文化藝術發展貢獻綿力,創作更多更好的作品。
《市民日報》專題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