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攝影師陳顯耀昨日與影友分享系列作品《6.18封城印記》,作品從地下和空中兩個45度視角相結合的方式,展現「6.18疫情」下的城市風貌和市民生活百態。
陳顯耀指,無人機可以將鏡頭帶至人不方便到達的地方,也將攝影帶至新時代。他認為,無人機攝影只是平時攝影的一個視覺輔助功能。而《6.18封城印記》亦是一次視覺實驗。在地面透過45度角仰拍,視覺上給人以一種壓迫感,加上後期進行黑白處理,突出疫情期間凝重的氣氛。而當攝像頭隨著無人機飛向天空,掠過一座座住宅樓頂,45度角俯視,無意中就撞見「相對靜止」期間在天台運動、放鬆、玩耍等悠閒、輕鬆的畫面,一個個「天台樂園」躍然眼前,兩個45度間形成強烈對比。
談起創作緣起,陳顯耀回憶指,疫情期間,政府執行非必要不出門的防疫政策,留意到有人討論不少被逼在家的居民轉到天台活動「放風」,作為一位紀實攝影師,他立馬決定利用無人機將這一「特殊景象」記錄下來。
抓緊餘暉陽台航拍天台景物
實際上,拍攝這一組航拍照片並不簡單。一方面,由於當時正值夏天,每日居民習慣到天台活動的時間多在6點太陽下山之後,因此陳顯耀必須要抓緊還未散去的餘暉,在天色未暗之前的短短半個小時進行拍攝。另一方面,由於使用的是長焦鏡頭,也大大加大了操縱無人機的難度。
同時,拍攝這樣的一組畫面還需要一些運氣。陳顯耀驕傲地說:「我斗膽講句,可能只有我有條件拍出這樣的場景。」一方面,太舊的如新橋區的住宅早早在天台安裝了鐵皮屋頂,幾乎無法拍到裏面的景象,而「不太舊也不算新」的十月初五街一帶的民居恰恰多是敞開的天台,給予良好的拍攝條件。由於疫情期間不能出門,放飛無人機自然也無法到室外的公共場所進行,幸好陳顯耀的屋後就有一個還比較寬闊的陽台,難題也迎刃而解。
核檢路上盲拍遇性工作者被圍
天台上的人作為專題的一部分,主要在傍晚進行,而另一部分則是在早上,每日全民核檢的路上拍攝。陳顯耀介紹說,每次趁著全民核檢的寶貴出門機會,便將手上拿著的相機垂下,以45度仰角「盲拍」路上遇到的人。當中也有不少「驚險故事」,其中一次他經過祐漢遇到樓梯間的性工作者,儘管拍攝時已經小心謹慎,但可能對方反偵測能力強的關係,還是被發現了,立馬就被幾個彪形大漢將他圍住,幸好他急中生智,聲稱門外還有其他同事等著才能全身而脫。歷經了半個多月的拍攝,最讓陳顯耀印象深刻的還是航拍鏡頭下所展現出來的澳門舊區線條、顏色,細小而又密密麻麻、櫛比鱗次的樓宇,都是澳門獨特的城市肌理,與畫面中的市井生活互相輝映。據悉,陳顯耀正準備將作品集結成冊,與更多影友一齊探究「兩個45度角」所展現的魅力。《市民日報》專題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