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優化本澳醫療衛生設施,政府推出興建離島醫療綜合體計劃,目前大部分工程已竣工,預計今年年底啟用。早前政府介紹離島醫院時稱,離島醫療綜合體不僅為居民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及更多就醫選擇,還會為本澳醫療人員提供高層次和多樣的培訓,推動本澳專科醫療高水平發展。澳門青年專業協會會長陳曉雷談及離島醫療綜合體的建設與發展時認為,由北京協和醫院來澳的專科醫生能協助培訓本澳醫學人員,帶動本澳大健康產業發展,相當看好離島醫療綜合體發展。此外,他希望由政府先導,公私營機構合作,幫助有需要的市民得到適切的醫治。
建專家樓合理 公布資訊釋疑
離島醫療綜合體將聘用部分來自北京協和醫院的專家,政府最近公布計劃耗資5億元建造專家住宅樓,提供離島醫院北京協和醫院澳門醫學中心將來外聘的專家醫生居住,引起社會熱議。陳曉雷表示,協和醫院的專家可協助培訓本澳醫學人員,並加強兩地醫療人員交流,有助帶動本澳大健康產業發展。他認為建造專家住宅樓合理,因為若未來專家住宅樓單位多於有需求的協和醫院專家時,可以開放予本澳醫療人員入住,相信專家住宅樓不會空置,所以此項花費不會白費。不過政府目前未有公布相關詳細規劃,建議政府盡早公布釋除社會疑慮。
他續表示,雖然目前澳門的醫療體系愈來愈完善,但較完善醫療體系的地區相比仍有進步空間。近年本澳參考外地,逐步建立醫學院、醫療專業委員會、醫務委員會等,這些機構均有利於改善本澳醫療體系發展,他期望本澳醫療體系參考鄰近地區再結合本澳自身條件,逐步擴大有關機構的作用,並多聽業界及本地醫療持份者意見,為他們參與本地醫療事務,例如香港除司、局級管理外,還有更多層級管理範疇事務;然後,從上而下做好頂層設計,並完善相關立法工作,加強規管等,讓本澳醫療發展趨於完善。
中央助澳育才 推動澳生回流
政府曾表示離島醫療綜合體以發展成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為方向,規模相對大。陳曉雷指出:目前本澳專科醫生數量未足夠填補離島醫療綜合體所需的專科醫療人員數量,但國家給予本澳不少優惠政策,如很多內地頂級高等院校都在本澳招收保送生,其中不少保送生志願為醫學相關專業,所以相信未來本澳醫療人才相對足夠。然而,由於本澳未有獨立醫學院,所以不少修讀醫學專業的本澳學生在外學習,期望政府與相關學生密切接觸,推出更多政策措施,鼓勵在外修讀醫學的本澳學生回澳就業,有助推動本地醫療發展。
近期《澳門特別行政區醫療人員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執業管理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藥學技術人員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藥品零售單位執業備案管理規定》兩部法規出台,便利本澳15類醫療人員在合作區執業。陳曉雷表示,雖然目前港澳法定註冊醫療人員可在內地申請短期執業,但相關申請程序較複雜。而現時推出的兩部法規讓在澳門從事相關執業滿兩年的醫療人員註冊後可直接在合作區提供醫療服務,便利本澳醫療人員進駐發展。
了解內地法律 減少醫療糾紛
他認為,合作區推出有關政策目的為加深琴澳兩地醫學交流,若要吸引更多本澳醫療人員到合作區執業,期望政府適時聽取業界意見,調整政策。例如政策在橫琴作為試點,推行兩年後再檢視實施情況,若在橫琴執業的澳門醫療人員數量多、政策運行暢順有成效,而且澳門醫療人員到橫琴執業而產生的醫療糾紛不多時,可考慮進一步將政策延伸至整個廣東省。
陳曉雷又指出:政策雖然是好,但琴澳兩地法律和醫療方面的法律可能不一致,可能會令有意到合作區發展的醫療人員卻步或碰釘,他建議設立機制,讓本澳醫療人員接受基本課程培訓,對內地醫療法律制度有一定了解後,才可註冊到橫琴執業,以減少產生糾紛的可能,並讓內地顧客對澳門醫療人員有信心,同時亦可保障澳門的醫療人員。陳曉雷認為自己身為醫生,就是希望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早前有1位小朋友咀嚼出現問題,經社團轉介到其所在的私營牙醫診所治療,期望給予費用優惠,以減輕負擔。他憶述,經檢查後評估該位小朋友的牙齒並非有毛病,只是齙牙,屬美觀問題,不在資助範圍。陳曉雷認為美觀問題原則上雖不是資助範圍,但期望可幫助弱勢社群,讓小朋友得到合理的治療,最後以優惠價協助該位小朋友箍牙。
合力做好預防 減輕醫療壓力
此外,陳曉雷在疫情前會到澳門中小學校為學生提供診療服務,同時會推行宣教,向學生宣導預防勝於治療,注重牙齒健康十分重要。他期望未來業界一同推動相關工作,向有需要社群提供免費或優惠的牙齒保養服務,如洗牙、補牙等,先做好預防工作,減少未來出現牙齒病症的可能,有利市民大眾健康,亦可減輕澳門社會醫療壓力。
陳曉雷指出:政府推出多項醫療政策幫助市民,大家都予以肯定。但他認為部分政策欠缺周詳考量,在操作上仍有可細緻改善之處。如「長者假牙先導計劃」,目前長者需要先到山頂醫院作評估,再轉介至非牟利牙醫診所,操作程序相對複雜。而且僅限70歲以上長者參與,受惠範圍相對狹窄,所以讓人感覺成效不彰。他說,其實政府應推行更多牙齒治療保健政策,擴大受惠人群,如長者假牙、補牙,或兒童牙齒健康的資助政策等,以保障較弱勢群體的牙齒健康。
他還表示,本澳現時牙醫服務包含公營及私營,公營醫院人手不足,私營機構較難推行慈善服務。因為私人醫療機構存在很多局限性,同時私人醫療機構難以審查患者背景資料,可能出現生活水平較高者假扮低收入戶,以取得醫療折扣。在此情況下,本澳牙科慈善服務難以推行。他期望未來政府多聽取業界聲音,並由政府主導,與私人醫療機構合作推出優惠計劃,由政府轉介個案予私人醫療機構,讓私人醫療機構在能維生的情況下,更有效給予有需要幫助的本澳市民。《市民日報》專題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