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偉業達續辦摩托車賽搭建車手成長平台

308

  近3年來疫情對本澳中小企帶來巨大衝擊,澳門偉業達行政總裁何麗英坦言,「無錢無得使,有錢唔敢使」是當下消費者真實內心寫照,預料這一兩年經濟環境持續低迷,她坦言今年生意能夠與往年持平已感滿意,明年則期盼平穩度過。至於舉辦至今已有8年的「偉業達盃」,未來繼續秉持一貫嚴謹辦賽宗旨,期望透過積極參與及推動,為車手架設更多鍛鍊、比併、交流平台,以及加深大眾對摩托車文化知識的認知與了解,助力推動我國摩托車賽車運動發展。

  疫情下,各行業積極配合特區政府防疫措施,摩托車業界亦相應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在保障員工生計及健康的前提下盡量維持營業。過去幾年市道低迷,市民消費意欲不大,加上供應鏈斷裂、勞動力下降,以致車行營業額大幅下跌。另外,特區政府在2017年推出「淘汰重型及輕型二衝程摩托車資助計劃」及近年家用轎車普及,本澳傳統摩托車市場受到嚴重擠壓,市場份額進一步萎縮。

  「現時車行基本上靠維修、驗車維生,但礙於疫情反覆,業界經營處於徬徨,加上每月要應付高昂營運開支,經常感到心神俱疲。疫情無情,但我不能無情,多艱難都要開舖,因為員工基本上都來自內地,他們來澳打工都是為了生活,一旦停業,會影響他們一家大細生活,我們幾艱難都要給員工有啖飯食,更不可能在這時候減人工,愈是艱難愈要將公司服務做好;每天都是學習的機會,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競爭力,才能更好把握人生」,何麗英感歎道。

  完善電動車法規及配套

  疫下經營「守業+求變」成為各行業首要命題。而偉業達亦於逆境積極探索新的營運模式。何麗英指當實體購物受疫情影響而降低消費者購買意欲時,可以嘗試開發線上購物管道增加店舖及品牌產品曝光率,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彈性服務。只是拓展電商銷售渠道利弊共存,因摩托車業與傳統零售業有別,例如顧客在諮詢產品時需提供產品全方位解說,故客服專員要具備廣泛專業知識方能應付,且需專人長時間於電腦旁邊蹲守及設定輪候班次等,並非易事。未來偉業達仍會將經營重心放在線下批發方面。

  談及特區政府推出「淘汰老舊摩托車並置換新電動摩托車資助計劃」,何麗英對此表示認同和支持。政府近年頻頻出招,除綜合調控手段持續控制車輛增長,亦鼓勵市民改用零排放電動車,惟成效見仁見智。因應城市現代化發展,收緊電單車或汽車尾氣排放是大勢所趨,屆時大批不符合新標準的電單車會被淘汰,但購買新車者會否選用電動車,除個人需求,很大程度取決於電動車是否經濟和便利。

  「完善充電配套方面僅純靠政府行為遠遠不夠,澳門缺乏停車位,用家將電池帶回家充電則有安全隱患及對生活帶來不便。至於電池換電櫃方式,如果在前些年的確有可行空間,但電池是有壽命的,加上市面電池品牌五花八門,要做到統一不易;在舊換新電池循環情況下,若處理不當只會為環境帶來更多損害,有關工作值得當局深度考量,作出平衡」,何麗英深入剖析道。

  她建議特區政府切實因應電動車增長情況,及早規劃更多公共充電車位設置,並切實考量充電車位區域分布;要讓業界大力推動新能源車輛發展,除給予「定心丸」,法律法規要有清晰指引是重中之重。普及電動車方面,政府也可透過鬆綁政策解決充電不便的問題,例如在安全條件下,允許商戶門店裝設充電樁,為用戶提供相關服務等。

  何麗英強調,本澳充電配套暫未便民普及,坊間指僧多粥少,政府卻認為滿足需求。長遠而言,要推動電動車在澳門普及使用,尤需推動私人停車場安裝充電設施,設法解決現存申請私人停車位裝設電表、更改電力計劃入則手續等連串繁瑣行政程序,當局宜積極研究簡化《私人樓宇停車場加裝電動車充電設施申請指引》行政流程,政策應更加為民、便民,帶頭做好節能減排的工作。

  防疫下細緻嚴謹辦賽事

  隨著偉業達公司的成長,這些年何麗英在內地除經營摩托車配件批發生意,提升了知名度外,更在賽車界開拓一片天空。自2015年,何麗英由帶領車隊比賽轉而創辦「偉業達盃」摩托車大賽,並不遺餘力支持內地多項公路摩托車賽事,默默為推動中國摩托車比賽貢獻一分力量。在賽場打拼多年,總有悲喜交集日子。最讓英姐自豪的莫過於培育車手的漫長過程,從相識到溝通、培訓、修正他們的缺點,當看見一個個沒有經驗的車手成長,看著他們站在頒獎台上時的燦爛笑容,心裏就像看著自己兒子長大成人,那份難得的經歷並非言語能表達出來的。

  除此,何麗英對所主辦的每場賽事各個環節可謂一絲不苟,親力親為是一貫作風。她表示,面對陌生場地,一般都會採用較保險策略,即使老手都會陰溝翻船,如果將每件事情細緻化,就可最大程度排除對賽事的不利因素和影響:「人人都是疫情防控第一責任人,疫下辦賽除需勇氣,還需扛起一份沉甸甸的責任,無論贊助商還是主、協辦單位都需要遵循國家及賽事當地的防疫指引,而在賽場落實每個人的健康等安全工作、執行至實處尤為關鍵,因一旦有確診個案,影響的不只是個人,更會為整個社會帶來很大負擔。」

  她笑言,過去兩年多儘管受疫情影響,但偉業達盃賽事始終沒有停下腳步,在嚴格按照防疫要求的情况下,偉業達不但繼續舉辦賽事,還將賽事規模擴大到大灣區,讓更多人了解摩托車運動;「喜歡賽車文化只因從愛出發、為愛到達、愛意無限,可能我的內心與那些摩托賽選手一樣,都有著熱愛賽車運動的赤誠之心,以及對自我挑戰的不斷追求!」

  誠然,賽車是需要文化滋養的運動,賽車運動的發展最終也會形成獨特的賽車文化,而推動賽車運動已成為何麗英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她深信作為中國摩托車運動車手的「搖籃」,偉業達盃賽事未來必將吸引更多摩托車愛好者參與。

  《市民日報》專題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