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品質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高品質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等一系列重要論述。
產業升級是加速推進新舊動能轉換、促進實體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重要路徑。實體興,國家強。實體經濟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底座」和「根基」。珠海市第九次黨代會上,市委把堅持「產業第一」擺在全市工作總抓手的首位。當前,珠海正以實體經濟提速發展為牽引,優先發展先進製造業,快速提升城市能級和量級,力爭未來5年地區生產總值超6000億元,進入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萬億俱樂部行列。
國有企業是振興實體經濟的「壓艙石」,也是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主力軍。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的大趨勢,身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重要關口,如何以高品質發展更好服務大局、應對變局、開創新局是當前國企需要思考的重大命題。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在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的征程上,在珠海「產業第一」的戰略實施過程中,珠海國企要敢於擔當作為,為振興實體經濟發揮「頂樑柱」和「主力軍」作用。
營造現代化產業體系生態
歷史和現實證明,高品質發展是邁向現代化的必由之路,而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推動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支撐和關鍵所在。
世界產業發展實踐表明,產業集群是產業現代化發展的主要形態,是提升區域經濟競爭力的內在要求,也是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主要內容。
當前,珠海正以資訊技術、新能源、積體電路、生物醫藥與健康4大產業為主導產業,同時向智慧家電、裝備製造、精細化工3大優勢產業集中用力,做大做強珠海「4+3」支柱產業集群。
國有企業是實體經濟的骨幹中堅,肩負產業報國、振興實體經濟的重大使命。培育布局戰略性、前瞻性新興產業,提升地區產業競爭力,是國企改革發展的長期任務。珠海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國企應當發揮引領作用。
一是要在形成產業鏈、供應鏈中發揮引領作用。珠海國企要把高品質發展作為首要任務,積極把握廣東省堅持製造業當家、推進科技創新強省建設等重大機遇,堅持實體經濟為本,積極參與廣東省「雙十」戰略性產業集群、珠海「4+3」支柱產業集群建設和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打造,強化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管理創新,走好「專精特新」發展之路,培育形成一批「引領型」未來產業與「強基型」未來產業,推動國有資本向前瞻性、戰略性實體產業領域聚集。
二是要在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中發揮示範作用。珠海國企要強化勇挑重擔、敢打頭陣的責任擔當,切實發揮主體支撐和融通帶動作用,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率先當好高品質發展主力軍,加強支撐要素的培育,形成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根本性創新中心的有機體系,推動珠海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邁上新台階。
三是要在建立並完善與民營企業協同創新格局中發揮關鍵作用。珠海國企要緊緊抓住國企改革的重點領域關鍵環節,進一步釋放國企內生動力、市場活力,加快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進程,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快推動股權多元化,促進國有資本與民營資本優勢互補,促進國企與民企之間協同創新、合作創新,強化國有企業創新骨幹作用並激發民營企業創新活力。
推動「四鏈」深度融合
黨的二十大明確提出,「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推進「四鏈」深度融合,是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關鍵舉措。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完善資金鏈,強化創新鏈和產業鏈、創新鏈和服務鏈、創新鏈和資金鏈對接。
近年來,珠海國有企業成為資本市場的一股重要力量。
2020年,珠海國資資產總量首破萬億大關。截至2022年10月,珠海13家市屬國企總資產超1.15萬億,牢牢佔據全省第三的位置。
但在形成推動落地產業項目真正「扎根」的土壤,形成產業集聚效應和上下游聯動效應方面,珠海國有企業還有很大的作為空間。
一是要打造「創新鏈」。珠海國企可以牽頭與「大院大所」合作,組織開展產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發,緊扣重大專項組織開展重點領域協同技術攻關。通過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科技資源分享服務,深化產學研結合,更好地把科技力量轉化為產業競爭優勢,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和韌性。
二是要夯實「產業鏈」。珠海國企要聚焦產業重點領域,將產業升級方向作為科技創新攻堅的主方向,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形成產學研協同推進的新局面,系統構建具有顯著區域競爭優勢的新興產業集群。要充分發揮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產業聚合能力的優勢,引導創新資源向產業鏈上下游集聚,帶動產業鏈、供應鏈上相關企業共同發展。
三是要延伸「資金鏈」。珠海國企可以通過「政府+國企」聯合「資本招商」的有效模式,圍繞重點產業「以投促引」、「以投促產」、「以引促育」,依托與現有社會資本方的合作,謀劃組建產業基金,通過種子資金進行前期投入,帶動招引一批高端產業項目,並為招商項目提供良好的資金管道,為科技與產業迴圈提供資本支持。
四是要完善「人才鏈」。人才資源作為企業發展第一資源。珠海國企要健全進一步國有企業人才中長期發展機制,健全國有企業人才創新成效評價體系,營造國有企業人才發揮作用的環境,為科技與產業迴圈提供智力支撐。
提升園區綜合承載能力
產業園區是珠海擴大工業投資、做大增量、優化存量最重要的載體,是珠海實體經濟向上突圍的主要陣地和增長引擎。珠海首創「5.0產業新空間」的概念,以支撐「產業強市」戰略,提出2022年至2023年要統籌建設2000萬平方米產業發展新空間,以破解產業空間不足的「卡脖子」問題。
一是建設一流產業集聚區。目前珠海由國企建設的5.0產業新空間較多,可以由國企牽頭,按照產業高度聚焦、要素高度集中、功能高度整合的原則,學習借鑑蘇州工業園區等國內先進工業園區的國際一流規劃建設經驗,精準布局園區主導產業,增強園區綜合配套、產業配套和平台支撐功能,形成「一園一主導,一園一特色」的集聚發展優勢,進一步做強支柱產業、做大新興產業、塑造未來產業。
二是做好精準高效一流招商引資。聚焦產業發展方向和產業路徑選擇,大力開展產業鏈招商、以投促引、以商引商,引進一批具有龍頭引領和造血強鏈功能的上下游重點產業項目,推動產業集群與地方產業體系形成對接,使國有企業成為產業鏈和創新鏈融合發展的重要載體。
三是打造重點園區一流綜合配套能力。以園區為依托,拓展產業發展空間、強化產業承載力。加大園區配套基礎設施投入,推動現有產業園區提質升級。完善不同園區的功能作用,除招商功能外,園區要為企業提供全面的附加值服務,包括融資、產業鏈整合、市場拓展、戰略建議等,可打造「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園」孵化體系,依托園區強化專案集聚、資源聚合能力和水準;以金融為紐帶,通過前期租金、資金和技術入股等具體方式,為科技園區和新興產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援,同時分享產業發展紅利。
探索粵澳深度合作產業聯動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深合區有著制度設計的顯著優勢,是制度創新和政策創新的高地,對相關產業發展意味著巨大的空間。
利用好橫琴這個重要平台,可賦能珠海產業的高品質發展。國企作為珠海支援服務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的重要抓手,要緊緊圍繞「四個新」戰略定位、「四個新」重點任務,在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中發展壯大自身。
一是聚焦科技研發、高端製造、中醫藥、現代金融、文旅會展商貿等領域,緊密結合「澳門所需、珠海所能、國資所長」,積極打造「特色產業牽引工程」、「要素跨境流動工程」、「民生深度融合工程」,加強與澳門業界的聯動。
二是探索「澳門平台+國際資源+橫琴空間+成果共用」產業聯動發展新模式,充分用好深合區釋放的制度紅利、區位紅利,通過戰略拓展、產業配套、空間預留、要素支撐等舉措,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落戶橫琴,助力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三是攜手澳門不斷拓展新空間、贏得新優勢。加強與澳門離岸金融市場互動,積極推進廣珠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打造元宇宙產業等驅動區域產業的「新抓手」和「新引擎」,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未來5年主要目標任務包括「經濟高品質發展取得新突破,科技自立自強能力顯著提升,構建新發展格局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取得重大進展」。珠海在堅持實體經濟為本、製造業當家基礎上,加快把產業大市、產業強市的藍圖變成欣欣向榮的實景,高品質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化經濟特區,努力成為全省發展又一重要引擎和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珠海國企始終是珠海國民經濟「領頭雁」、關鍵領域「壓艙石」。對於國企而言,更應該把握新時代賦予的新機遇、新擔當、新使命,擔起服務城市發展的重任,為珠海跨越發展、破局突圍作出新的更大貢獻,這是對國有企業的基本要求,也是國有企業的使命擔當。
珠海大橫琴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祝 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