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之窗)共同應對挑戰共築美好家園

推動東亞合作邁上新台階

278

  應柬埔寨王國首相洪森邀請,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於11月8日至13日出席在柬埔寨金邊舉行的第25次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第25次東盟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和第17屆東亞峰會(EAS)並對柬埔寨進行正式訪問。這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近3年來中國國務院總理首次出訪,也是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時隔兩年首次線下舉辦。

  回首過往,國際形勢風雲變幻,東亞合作扶搖向上。10年來,中國同地區各國發揮地緣相通、經濟互補、人文相近的優勢,不斷挖掘務實合作潛力,中老鐵路、雅萬高鐵等一系列大項目相繼落地,為地區經濟增長和民生改善提供強大支撐;堅持推動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中國東盟貿易逆勢前行,貿易額從4000億美元增長至8000億美元,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簽署生效,成為全球經濟規模最大、覆蓋人口最廣的多邊自由貿易協定,為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維護經濟全球化和自由貿易注入強大動能;面對困難和挑戰,地區國家妥善處理海上問題與分歧,積極推進《南海行為準則》磋商,開展涉海務實合作,努力把南海建成和平、友誼、合作之海;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延宕,地區國家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為相互間的友誼增添新的內涵。

  當前世界經濟復甦乏力,國際形勢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增多,地區糧食、能源、金融安全風險上升,需要各國合力應對。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聚焦發展與合作,堅持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堅持開放合作和互利共贏,共同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暢通,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為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維護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發展繁榮注入新動力。

  一是聚焦地區共同發展,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攜手應對糧食、能源等緊逼挑戰,培育數字、低碳等發展新動能。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的機遇,要在5G、人工智能、智慧城市、農業現代化等領域培育合作新動能,加快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特別是要通過廣泛開展國際科技創新合作,讓科技成果走出深院高牆,造福全人類;面對氣候變化挑戰與能源安全危機,要共同建設好清潔能源合作中心,實現地區的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

  二是推進東亞經濟一體化進程,共同高質量實施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加快啟動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談判,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面對動盪不安的國際局勢和艱難前行的經濟形勢,要繼續堅持多邊主義和經濟全球化的正確方向,加強發展戰略對接,深挖合作潛力,完善區域合作平台、創新合作機制,聚焦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區域貿易和自由貿易兩個輪子一起轉,助力構建開放型地區經濟。

  三是守護地區和平安寧,堅持多邊主義與開放的區域主義,支持東盟中心地位,構建開放包容的區域合作架構。有關各方應繼續全面有效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不斷完善海上對話機制,推進科研、環保、搜救、漁業、打擊跨國犯罪等領域務實合作,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妥善處理南海問題,共同做南海和平的守護者、南海友誼的建設者、南海合作的踐行者。支持東盟在東亞合作中的中心地位,支持做大做強東盟主導、開放包容的地區架構,弘揚開放的區域主義,維護好發展中國家共同利益。

  2021年,在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係30周年紀念峰會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題為《命運與共 共建家園》的重要講話,提出4點經驗、4個「堅定不移」和5個「家園」等重要理念,為地區國家團結合作注入強大信心和定力,意義深遠,催人奮進。不久前,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召開,明確中國將堅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將肩負起時代和人民賦予的重任,在習近平外交思想引領下,傳承和發揚東亞合作所一貫秉持的相互尊重、平等互鑑、合作共贏、開放包容等大格局、大智慧、大情懷,同地區國家攜手前行,風雨兼程,為東亞合作再攀高峰、再闢新路,為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穩定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貢獻。

  龔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