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終身學習協會要出一套關於終身學習系列的書,就終身學習勵志、理念、夢想、感悟等角度,要我寫點感想文字作序。看書學習是我的嗜好,應承朋友寫學習心得,事實上也是在反思自己幾十年來嗜書如命的原由,前幾篇的「學習是一種本能、也是一種樂趣」、「圖說終身學習」、「夢想成真才是人生快事」分別談了自己對學習行為、學習對人生目標實現的意義之認識,本篇卻想談談未來繼續讀書的精義。
「知識就是力量」是工業革命時代的口號,從培根口裏喊出至今已有幾百年了,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改變命運也實踐了幾個世紀,不少人也有親身的感受,包括澳門終身學習協會會長和眾多會員。隨著數據經濟、人工智慧、納米技術、量子電腦、雲計算、互聯網、3D列印和生物技術為標記的新知識經濟時代已經來臨,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人類開始全面升級自己,在可看到的未來數十年,生物工程、仿生工程、無機生命技術將會升級更新人身體的某些部分和人腦部分功能,如學習過程中的記憶、計算、語種轉換等現正被人工智慧所替代或超越。人工智慧已走出實驗室,並在就業市場上驅逐人類。人工智慧甚至可將人類數千年所積累的知識、所創造的文明濃縮製作成晶片、光碟等切入電腦,再進行人腦電腦互通。面對這個科技奇蹟輩出的年代,人們不禁要問:除了少數製作設計電腦和晶片的人外,大部分人還需要去經歷十幾年「寒窗苦讀」或沒完沒了的「公餘進修」生涯嗎?遇事找「百度」、「谷歌」或給自己切入電腦、現學現用不就行了嗎?傳統意義上的教育學習或終身學習還有何用?
確實,人類的生產力發展到今天,已不再是以蒸汽機、電動機、核動力這類動力機械為代表了,而是以智慧為引擎,這些動力機械只不過是工具罷了。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知、改造和駕馭能力幾可達至「想到即做到」的水準。即使在當代資本主義社會,資本也不再是唯一的中心了,資本也變得像工具了。在資本市場,資本已成為商品。生產關係、社會經濟政治制度、分配制度也在生產力高速發展、人工智慧迅速促進人腦全面升級的過程中以及新知識經濟的深入普及下而產生深刻的變化。
據媒體報道,美國穆斯克新公司正研究人腦直連電腦,這種腦機互聯技術可提升人類智慧能力,並可確保人類有能力控制人工智慧開發所帶來的危險。未來的人腦電腦互聯共通,乃至萬物聯網亦將全面升級人的大腦,人類數千年、數萬年的進化過程將走到頂峰。人的創造力即會得到徹底的解放,智力開發已成了現今社會比併的焦點,新知識經濟時代人的創造力隨即奔騰而出。一種以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即智慧,以及以這種能力為中心的思想方式及經濟模式也正在形成,即智慧時代亦正在敲門。培育智慧、吸引智慧、管理智慧、運用智慧也就成了智慧時代的重中之重了。
人的智慧講到底就是發現、掌握和運用客觀規律、洞悉事物真諦的能力或某個聰明的好主意,這種能力或主意就是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智慧。如何成就這種智慧呢?古今中外,不外乎就是教育、學習、實踐、思索、創新。然而,每一個不同的生命個體、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教育學習制度和文化環境的差異,乃至於對學習與創新的態度、終身學習的實踐都會對不同的生命個體產生以下不同的影響,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在新知識經濟時代學習的精義。
影響人生格局
在哪種環境、接受何種教育、形成甚麼見識,足以影響人生格局。
在美國,現代教育的內容、教育的目標、教育的使命,對於各個階層是完全不一樣的。知識首先是幫助人解決生存,然後是發展,第三層次是創新。社會底層教育就是讓孩子夠著一個飯碗,把孩子變成對社會有用的工具。在美國教育界有個正面的典型,叫KIPP,即「知識就是力量」。它是一種針對貧民區孩子的公立學校。這種學校做的是應試教育,並非素質教育,其教學的核心是考上大學,其中有兩個基本點,叫WORK HARD BE NICE—就是努力學習好好做人。以接近軍事化管理的方式,讓底層孩子改掉陋習,拱進大學校門。
中產階級的教育就是素質教育,這樣的學校培養孩子更多的體育特長,更多的才藝、唱歌、跳舞、畫畫,還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口語表達的能力、社會交往的能力、組織人群的能力、探索問題的能力。通過創造更多的才智,讓他變得更加的優秀,這樣他將來到社會上後才能被挑選,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美國頂級精英的教育往往是由私立學校來承擔的。它的核心使命不是讓學生「變得更好」。因為「變得更好」是為了被人挑選的,他們那個階層是「挑選別人」的人。真正頂級精英教育核心只有一條,就是培養他們的決策能力。這種教育的核心使命,是要讓孩子學會怎樣選擇和改變世界。
今天的中國,社會分層還沒有最終形成,教育分層還遠著呢,上升管道還沒完全封閉。出身平民百姓家庭的孩子通過讀書、從商、從軍、晉升為高層的管道還沒完全流量控制,所以這是一個大好的時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每一個人都可以通過應試教育變成對社會有用的人,再持續提升自己的見知,從而超越自己的階層。見識決定命運的含義是:你擁有多高的見識,就會有多大的格局。而這種格局影響著你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決定了你走哪條路,擁有著甚麼樣的命運和未來。當然,無論是有多高的見識和多大的格局,落腳點還是在選擇和奮鬥上。
提高人的品質修養
一個人一生如果想要獲得過人的成就,注定與讀書和終生學習形影不離。
股神巴菲特從小就開始閱讀和學習所有與股票投資相關的書籍。在他讀遍了父親所有的收藏後,他來到了哥倫比亞大學的圖書館,在書本的海洋裏求知若渴的閱讀。通過自己的努力,他獲得了當時的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因為一生勤奮和專注的學習,巴菲特成為了目前美國歷史上在股票投資這個領域,最有知識和經驗的人,並收穫了巨大的財富。他的這種學習精神完全不像很多人生活中的需要甚麼知識就找「百度」、「谷歌」、現學現用,或學習就是為了應付考試和工作。因為功利性學習的範圍是非常狹隘的,收穫也是非常有限的,而終生學習的回報卻是不可估量的。當你在時間的長河中堅持不懈的終身學習,你的知識將會在複利的作用下持續的累進和增長,產生量變到質變的飛躍,最終的收穫和回報會遠遠超出你的想像。
讀書不僅是獲取知識的手段,更能夠培養出一個優秀的人格。大量的優秀書籍會告訴你:從佛蘭克林到艾森豪,再到巴菲特,無論他們身處哪個時代,都有類似的優秀品質和人格的共鳴,提高你的心智水準,讓你收穫更高的人生境界和品格上的財富。很多時候,我們所說的社會階級上的固化和差異,並不僅僅是財富上的差距,更多是每個人眼界和選擇的不同。而讀書和終生學習,是我們每個人用最低的成本,提高自己的知識、眼界和人格的最佳途徑。而一旦擁有了優秀的人格,你會更加堅定一個普世的信念:「如果你想獲得你想要的東西,那就得讓自己配得上它。信任、成功和欽佩都是靠努力獲得的。」在這個信念面前,所有投機取巧的捷徑和不勞而獲的想法都會在你的眼中褪去光芒,襯托出你個人努力的熠熠光輝。這也許是為甚麼我們要終生讀書和學習的最好答案。
成就大智慧
王陽明被稱為古今第一完人,而曾國藩也因為事功和修身齊家方面的成就廣受國人推崇,毛澤東則是中國現代史上的大政治家、思想家,一手締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這3個人都用自己的大智慧成就了輝煌人生。其實王陽明、曾國藩、毛澤東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有一門最厲害的學問。這門學問,這就是讀書的大學問。
王陽明:讀書發明本心,養不動心。
王陽明心學的讀書法則就是,不苛求你記住,也不苛求你全部理解,聖賢所要求的是讓你通過讀書而使自己心體光明。讀書的目的是培養自家心體。「此心不動,隨機而動」。
曾國藩:讀書放大格局,改變氣質。
曾國藩的讀書極專,並且對自己提出讀一不二的要求,一書不讀完,斷不看他書。他的這種讀書習慣也影響了他的做人與做事,養成了他做事情堅持到底、持之以恆的一種品格。讀書不能這本書看看,看了一點又被另一本書吸引,又去看另外一本書,否則,「只能得其皮毛而失卻其本質,知其形而忽其實,懂其表而不識其內涵。」曾國藩讀書注重消化歸納,從而提出自己的精確見解。
毛澤東:讀書要打破禁區,把書讀薄。
他的閱讀範圍,從歷史、哲學到自然科學、軍事,無所不包。毛澤東讀書的方法充滿顛覆性,他把《水滸傳》當政治書看,把《紅樓夢》當歷史書看,《三國演義》讓他通曉了軍事戰略,《西遊記》卻使他洞悉了人性。毛澤東讀書最沒有禁區。《資治通鑑》是毛澤東的床頭書之一,他讀了17遍,得出「秀才說得多,做得少以及誰也看不起誰的通病」的結論,只有把書讀薄才能出此心得。
讀書養心、讀書極專、把書讀薄其實就是把群書的精髓變成自己的心血、形成智慧,以放大自己的格局、成就自己的偉業。
唯創新方可領導未來世界
現代教育的方法和教育體系訓練的都是工業時代標準化、系統化、自動化的人才,為適應工業化生產流程某個崗位而設定的應試教育。未來世界的競爭不應是以知識多、算得快、做得準為準則,而應是智慧、技術、服務能力的競爭。技術是與人合作的資源、是未來的紅利,差異化服務他人的能力是最大競爭能力,而智慧的競爭則是創新力的競爭,這才是領導未來的關鍵。
「創新力」到底是甚麼呢?創新力就是通過學習繼承了別人的思想成果,並將前人的成果當做材料,利用它,創造出下一個成果的能力。它是人類社會前進的動力和必需。創新能力從何而來?誰才能具備創新能力?做創造性工作?一種美好說法是,人們在常規工作中被人工智慧取代後,可以去從事創造性的工作。可問題是創造性的工作不是人人都可以做的,也不需要那麼多的人。
那種凡事找「百度」,遇事完全沒有自己的判斷.總喜歡通過別人的大腦進行思考、借助別人的手去做的人顯然就不可談創新。因為他沒學識。有學識與沒學識是不同的。沒學識的人只知活著、有一天過一天,追求的大多是感官世界的刺激,沒有生活的目標;有學識的人知道活著是為甚麼,知道自己要幹甚麼,明白生命的意義。而有學識的創新人才在學習時更注重培養出自主意識和提高理性思考能力,敢於顛覆傳統觀念、堅持適合自己特殊興趣的課題研究,如牛頓、愛因斯坦發現宇宙奧秘一樣,以提高人類認識和掌握客觀規律的能力為己任,不斷創造新的科學技術,這樣的人才能領導人類走向未來世界。
澳門會展旅遊文化業學會會長
中西創新學院教授 陳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