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解說)面部麻痹就是中風嗎?

226

  早前,有位病患述說當時的情況:有天上午起床刷牙,發現嘴巴右邊歪了!「難道是面癱了?」造成面癱的原因是甚麼呢?面癱後又應該注意甚麼呢?以下將由澳門註冊中醫生黃志強為大家答疑解惑。

  一、面癱的定義和區分:面癱,在中醫典籍中又被稱作「口眼歪斜」、「吊斜風」或「口僻」,西醫則稱之為顏面神經麻痹,或者叫貝爾氏麻痺症。

  面癱與中風雖有相似之處,如:口角歪斜,但細辨之後,實則大相徑庭。中風往往伴隨半側肢體活動障礙、無力及頭暈等症狀,而面癱則專注於面部肌肉的異常,如:面部表情肌癱瘓、額紋消失、眼睛無法完全閉合及法令紋變淺等。

  二、面癱的成因分析:中醫認為,面癱的發生是因人體正氣不足,風邪趁機侵襲面部陽明經絡所致。根據風邪性質的不同,面癱可分為3大類型:

  1.風寒襲絡型:成因:多見於體制虛弱者,風寒之邪侵襲面部,導致經絡閉塞,氣血凝滯。

  症狀:此型患者突發口眼歪斜,眼瞼無法完全閉合,伴隨惡風寒、發熱、肢體拘緊、肌肉關節酸痛、舌質淡紅、苔薄白、脈象浮緊或浮緩。

  2.風熱襲絡型:成因:因休息不足,風熱之邪趁機而入,久則熱結血瘀,阻礙面部經絡。

  症狀:此型患者除口眼歪斜外,還伴有口苦、咽乾微渴、肢體肌肉酸楚、舌邊尖微紅、舌苔薄黃、脈象浮數或弦數。

  3.風痰襲絡型:成因:多因飲食不節,偏好油膩及煙酒,痰濕內生,風邪入侵後,風邪與痰濕相結合,阻滯面部經絡,導致面肌乏力。

  症狀:此型患者常有面部抽搐、麻木感,並伴頭重、胸悶、嘔吐痰涎、舌體胖大、苔白濁或膩、脈弦滑。

  三、面癱的治療與調護:1.中藥治療:風寒襲絡型:採用祛風散寒、通絡和營之法,常用荊芥、防風、白芷、桂枝等中藥,驅散體內風寒,促進面部氣血流通,恢復肌肉功能。

  風熱襲絡型:遵循祛風清熱,活血通絡的原則,常用銀花、連翹、防風、板藍根等中藥,清除體內熱邪,改善面部血液循環,緩解面癱症狀。

  風痰襲絡型:採取祛風化痰、通絡止痙的策略,常用僵蠶、全蠍、防風、天麻等中藥,祛除體內風痰,緩解面部抽搐與麻木感,促進肌肉恢復。

  2.外治法:針灸療法:適用於所有類型面癱,根據面癱類型和患者具體情況,選擇適合的穴位進行針灸治療。針灸能夠刺激面部神經,促進氣血流通,加速肌肉恢復。

  艾灸療法:風寒襲絡型面癱尤為適宜,在面部或相關穴位上進行艾灸,利用艾火的溫熱效應驅散體內寒氣,促進氣血循環。

  放血療法:針對病情較重或進展迅速的患者。在特定穴位或病變部位進行放血,以排除體內瘀血和毒素,減輕面部肌肉壓力。

  3.生活調理:保暖防寒:夜間避免冷風侵襲,天冷外出時佩戴口罩和圍巾等保暖用品。

  眼部保護:佩戴眼罩以保護角膜免受乾燥和損傷。

  面部按摩與訓練:定期用熱水洗臉並按摩面部穴位,如:太陽、迎香、頰車、陽白等,以促進血液循環;通過嚼口香糖等方式進行面部肌肉訓練以加速康復。

  4.飲食輔助:蔥白飲:生薑10至15g,蔥白2塊,水煎取汁,溫服。適用於風寒襲絡所致的面癱及肢體肌肉酸楚。

  川芎白芷燉魚頭:川芎3至9g,白芷3至9g,鱅魚頭500g,加適量蔥、胡椒、薑、鹽,武火燒沸後文火燉半小時,分早晚食用。適用於外感風邪引起的面癱,具有祛風散寒、活血通絡的功效。

  面癱多為急性起病,初期治療易於恢復,但若延誤治療,轉為陳舊性面癱,則治療難度大增,甚至可能終生不癒。因此,患者切勿輕視,應積極求醫問藥,避免遺憾終生。澳門註冊中醫生黃志強

  讀者如有問題可電郵至[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