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礙行業穩定 引發人力資源競爭

黃潔貞:推「組合拳」鼓勵生育

184

  【本報訊】今年上半年全澳首次預約產前檢查的孕婦共3053人,較去年同期的2929人增加4.2%。立法議員黃潔貞表示,儘管下半年出生人數可能略有回升,但整體而言,今年出生率仍處於較低水平,故提高出生率和鼓勵生育仍是社會持續關注的重要課題。她認為特區政府應當採取更積極主動的措施來增強居民生育意願,並將鼓勵生育作為人口政策核心,採取「組合拳」,在現有經濟、住房、教育與醫療等政策基礎上,推行全面、多方位的支持生育政策,增加誘因鼓勵生育,營造良好婚育、生育氛圍。

  黃潔貞指出:低出生率對整個社會發展有著深遠影響。例如,在出生率較高的時期,新興行業如陪月員和月子中心得以開展。然而,近年澳門持續低出生率導致許多陪月員和月子中心在運營上遇到困難。如果這狀況持續下去,將會影響到托兒服務、教育以及醫療行業。特別是托兒所和學校正面臨招生壓力,這又會間接影響到教師及保育員隊伍的穩定性。

  育兒成本上升 生育猶豫不決

  她進一步指,低出生率對行業結構、企業以及與教育和社會服務相關的人力資源隊伍產生影響。長遠來看,這將推高澳門未來的人力資源撫養比例。現時本澳將進入超老齡化及少子化社會,低出生率意味著未來的撫養比例持續上升,這對家庭和個人而言,撫養老人成本將增加,對整個社會需求和可持續發展將帶來巨大考驗。同時,出生率低並非澳門獨有問題,周邊地區也出現類似情況。但隨著這一趨勢持續,可能出現城市之間乃至國家之間人力資源下降,從而引發人力資源的競爭。

  黃潔貞解釋說,導致出生率下降的因素眾多,其中包括新一代對婚姻觀、家庭觀以及育兒觀念的變化。這些變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目前低出生率的現象。除觀念變化,低出生率還對應著一個周期性的人口低循環狀況。在特定時間段內,人口結構會出現周期性低谷,意味著在這些時間段內出生率會相對較低。加上,社會上的經濟壓力及整體環境的變化等因素交織,不同地區都出現出生率低的情況。在社會現實層面,很多人想要生育卻不敢生育,這種不敢生育及育兒成本上升的心態,使得新一代在生育問題上猶豫不決。

  營造生育氛圍 改善居住條件

  為此,黃潔貞從教育、經濟、照顧、住屋、醫療等多方面提出建議。首先從健全婚育社會體系出發,通過推動積極的友善政策來鼓勵生育。在教育上,可通過學校和社會團體合作,推廣正確的成家、結婚和生育觀念,逐步強化新一代的家庭觀念,營造良好婚育、生育氛圍。

  經濟支援層面,考慮到當下育兒成本較高,她建議社會保障基金的結婚及出生等相關津貼逐步提升,並推出額外的鼓勵生育和育兒補貼,以減輕家庭育兒的經濟負擔。雖然津貼補助不是最主要的鼓勵生育措施,但它可作為重要誘因;鄰近地區推出的育兒獎金和補貼,有關措施亦值得本澳參考。另外,當局宜繼續優化家庭友善先的政策措施,包括延長產假、侍產假及彈性上班時間等,建立加許政策鼓勵企業在職場上實施家庭友好措施,提升在職婦女的權益保障;對於不合理解僱懷孕及產後婦女,則可通過修改《勞動關係法》來提高解僱賠償金額,確保婦女在懷孕和育兒期間的權益得到保護。

  房屋政策方面,黃潔貞指出:鑑於本澳房屋供應充足,建議優先考慮新婚家庭和有未成年子女家庭的住房需求。儘管《經屋法》已經為這些家庭提供「加分」措施,但仍期望進一步優化相關政策,研究透過實現「樓換樓」計劃,幫助家庭成員增加時改善居住條件。醫療方面,期望持續推進婦幼保健及專科、輔助生殖醫療技術的發展,進一步優化婦產科及兒科專科和保健醫療服務,促進婦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