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勝文團隊出版《人才高地研究》助人才發展

217

  【本報訊】由跨領域學者、國際(澳門)學術研究院院長高勝文博士帶領的研究團隊,歷時3年研究及撰寫的學術專著《面向2035年滬澳共同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激勵機制研究》,日前由國際(澳門)學術研究院、學研出版社聯合出版,研究項目獲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澳門基金會2022年學術項目資助,並獲高勝.文化基金會資助出版經費。主編高勝文期望,藉出版學術專著填補相關學術領域的空白,並助力滬澳共同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

  高勝文表示,本書的出版,源於2022年1月啟動的《面向2035年滬澳共同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激勵機制研究》,這是國際(澳門)學術研究院與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的首個合作項目。為此,他們組織10多名跨領域學者開展是次研究,研究團隊成員由多名具博士、碩士、學士學歷的專家與跨領域學者組成,他們擁有特聘教授、教授、研究員、學術顧問等不同職稱,為結構合理的學術梯隊,成員具豐富的項目研究經驗與國際合作交流研究的經歷,又有豐富的理論和實際經驗,通過集體力量和明確分工,以及取長補短、通力合作、認真對待、反覆推敲、不斷完善,為順利完成研究任務提供有力保證。

  高勝文指出:經歷接近3年的籌備、申報、立項、研究、撰寫、結項、整理、編輯、排版、校對、出版等工作,現把本研究團隊成員之主要研究成果結集並出版《面向2035年滬澳共同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激勵機制研究》一書。全書共12章,對面向2035年滬澳共同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激勵機制所涉及的一系列問題,諸如澳門人才政策與教育發展思考、澳門現代高等教育的回顧與展望、韌性監測與預警、人才激勵機制、榮譽激勵機制、薪酬激勵機制、激勵評價、建設世界一流大學面臨的挑戰與對策、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支持機制等方面,作深入分析及建議。綜觀全書,內容涉及到滬澳共同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多個熱點問題,是一本圖文並茂、理論與實際結合的學術專著,任何關心澳門及國家發展的人們,都可以是本書的讀者。相信本書可填補相關學術領域的空白,並助力滬澳共同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

  主編張向前表示,本書的出版是高勝文博士、其本人、李宏偉博士、王亞航及團隊共同努力的成果。在研究和撰寫過程中,他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滬澳兩地作為中國經濟的重要引擎,其人才激勵機制的創新與完善,對於推動區域乃至國家的發展具有深遠意義。在研究過程中,他們發現滬澳人才等激勵評價機制中的諸多問題,並提出針對性的優化措施。這些研究不僅是對現實的深刻剖析,更是對未來發展的前瞻性思考。本書的出版,標誌著他們在人才激勵機制等研究上邁出堅實的一步。他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激發更多人的思考,共同推動滬澳兩地乃至全球的人才激勵與評價機制的完善。同時,他也期待未來能夠有更多的研究者加入這一領域,共同為構建更加高效、完善的人才激勵與評價機制等貢獻智慧與力量。他感謝所有為本書付出努力的人,也感謝讀者的支持與關注。他們將繼續前行,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基地的激勵機制等人才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副主編李宏偉表示,本書在理論創新方面,第一,本課題立足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結合跨學科理論,運用相關數量模型研究新時代滬澳共同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群體特徵與成長規律,運用政策分析等研究方法探索國家現代化的人才需求,據此匹配發展更有針對性的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動態評價體系與風險預警機制;第二,充分參考借鑑國內外現有研究成果探索面向2035年滬澳共同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系統激勵方法、路徑與效果評估體系;第三,本課題從多元研究範式,構建集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動態評價體系及風險預警機制、系統激勵方法與路徑、激勵效果評估體系等為一體的面向2035年滬澳共同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激勵機制理論模型與政策框架,成果可供相關理論研究者借鑑參考。

  副主編王亞航表示,本書在實踐創新方面,第一,深入剖析我國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群體特徵與成長規律及制約其成長的主要因素、動態評價體系與風險預警機制,致力於回答「激勵誰?」「為甚麼要激勵?」等問題,有利於針對當前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資源開發與實施創新驅動不均衡等問題提出對策;第二,分析滬澳共同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激勵機制的現狀、挑戰與制度障礙,綜合課題前期研究成果,構建理論模型,致力於回答 「如何激勵?」等問題,有利於針對當前因激勵不足、激勵不當、激勵無效等導致的部分高精尖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外流、創新動力不足、創新創造創業成效不顯等問題提出對策;第三,在分析總結課題各階段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運用典型案例分析、比較研究等方法,參考借鑑國外針對科技人才特別是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群體的成熟激勵機制,形成若干研究報告、規劃建議與政策建議,為國家與澳門發展提供參考依據。

  編委劉伯良、盧雪陽、買日甫.阿不都熱合曼、錢曦蕾、張穎、楊璐、桂苑潔、華思雨表示,本書在建議中重點提到,加強滬澳兩地教育合作,完善人才培養、人才回流及人才引進,才能配合產業發展,達到人才與產業雙軌並行;他們同時認為,從成果轉化、人才結構、產業結構、公共治理等提出面向2035年滬澳協同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支持機制,對全面加快建設全球影響力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有重要意義。未來建議加強兩地合作提升數字經濟、智慧城市,加強成果轉化,進一步加強兩地雙向服務、資源共用、產學研融合、協調發展的支持機制。

  新書於各大書店有售,所有收入將捐贈予中國內地及澳門部分教育機構,作學生獎學金之用,以促進國家教育的發展。另預留一部分贈送予澳門各政府部門、圖書館、學校、非牟利社團等機構,以加強居民關心澳門及國家的發展,歡迎各界通過電郵[email protected]聯繫購買或取閱。此外,稍後也將舉辦新書發布會,歡迎各界支持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