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保安司昨公布2023年首季總體罪案數字,今年首季澳門警方共開立刑事專案調查案件3006宗,與2022年同期相比增加441宗,上升17.2%;對比疫情前即2019年的狀況,則同比減少358宗,下降10.6%。保安司司長黃少澤表示,今年首季總體罪案數字及大多數類型罪案數量雖高於去年首季,但低於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然而詐騙及網絡犯罪增幅明顯,甚至超過2019年同期。對此警方已透過研究與分析相關犯罪的特點及變化趨勢,針對性的調整執法策略,從預防、打擊及挽回3方面著手應對。
黃少澤昨主持2023年第一季罪案統計及執法工作數據簡報會。他指出:隨著今年初本澳及周邊地區通關政策相繼放寬,大致回復至疫情前2019年的正常狀況,令到訪澳旅客人數於今年快速回升,帶動整體經濟逐步復甦。由於本澳多項因素相對2022年已發生較大變化,為更客觀準確反映本澳治安狀況與各類犯罪變化趨勢,本次罪案數據除了把今年和去年首季作對比外,亦加入2019年同期的數據作比較。
暴力罪案62宗升44.2%
今年第一季罪案統計中,「侵犯人身罪」比2022年同期上升2.3%,比2019年同期下降0.7%;「侵犯財產罪」與去年同比上升33.2%,較2019年下降16.2%;「妨害社會生活罪」比2022年首季上升33.3%,比2019年下降17.7%;「妨害本地區罪」較去年同比上升39.8%,比2019年下跌30.5%;「未納入其他組別的罪案」同比下降19.4%,較2019年上升26.8%。
今年首季暴力罪案共錄得62宗,較2022年同期上升44.2%,較2019年下降60.8%,其中「綁架」、「殺人」及「嚴重傷人」等嚴重暴力犯罪繼續保持零案發或低案發率。
詐騙案435宗增幅明顯
黃少澤又指,今年第一季詐騙案件共435宗,數量高於去年以及2019年的同期,其中電話騙案增幅明顯,共錄得89宗,對比2022年及2019年同期分別增加74宗及70宗。數據顯示,電話騙案中「假冒政府機關人員」所佔比例最高,騙徒主要冒充司法機關或其他政府部門人員騙取所謂的「罰款」、「保證金」或被害者的個人資料;其次為「猜猜我是誰」以及「網絡平台積分兌換」類型的騙案。此外,由於今年初疫情逐步緩和,通關措施放寬,在本澳所舉辦的各類演唱會增多,不法分子趁機於網上訛稱銷售演唱會門票,以騙取匯款或轉帳,第一季共錄得15宗,比去年同期增加12宗。為幫助被害人減少及挽回損失,本澳警方聯同銀行業界及周邊地區警務部門持續開展「可疑匯款勸退措施」及「緊急止付措施」,今年第一季共於線上及線下勸退或止付168宗個案,涉及逾5400萬澳門元。
警調整部署保社會安定
今年第一季電腦犯罪共94宗,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也略高於2019年同期,其中「涉及信用卡網上消費」共57宗,佔此類案件總數的60.6%,「不當進入電腦系統」27宗,佔總數的28.7%。黃少澤總結時指,未來隨著旅客人數進一步增加,促進本澳經濟復甦的同時,也可能帶來更多影響治安的不確定因素,他強調保安當局將保持密切關注,並繼續透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多渠道加強防罪宣傳,強化情報收集能力,持續深化與周邊地區的情報交流及警務合作,並因應各類犯罪的變化趨勢適時調整警務部署,保障澳門社會繁榮安定。
另外,有傳媒問及最近網購演唱會門票詐騙增加,黃少澤回應稱,因為相關演唱會火爆所以騙案增加,他呼籲盡量透過合法、正規渠道購買門票,遇騙馬上舉報。司警局局長薛仲明介紹指,今年首季演唱會門票詐騙15宗,涉及款項7.3萬澳門元,其中11名事主為大學生,1名中學生。電子身份證通關方面,治安警察局局長吳錦華稱,目前只能透露硬件及軟件準備就緒,本月29日有關部門將舉行聯合新聞發布會介紹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