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澳門鏡湖護理學院昨日上午舉行科研成果發布會,公布3項由澳門基金會贊助的研究,內容涵蓋青年失智症認知與友善教育、澳門醫療旅遊發展策略,以及護理模擬教學的師生經驗,旨在為澳門教育、醫療及社會發展提供科學支持,助力特區「1+4」經濟多元化及健康澳門建設。
發布會上,助理教授吳建煒主導的《青年失智症認知和友善教育指標體系構建與實踐評價》,成功構建首個專注於青年群體的失智症認知與友善教育指標體系。研究邀請17名專家進行兩輪德爾菲法諮詢,確立包含5大核心指標、17項二級指標及44項三級指標的系統化教育方案。透過對澳深兩地225名15至24歲學生的實證研究,驗證參與者在失智症「知識」、「態度」、「信心」及「幫助意願」上均呈現顯著提升。吳建煒指出:此研究回應《健康澳門藍圖》目標及「長者服務十年計劃」重點,為建設失智症友善社區奠定基礎,並首次成功漢化「青少年失智症態度量表」,填補中文研究工具空白。
高級助理研究員湯麗娟主導的《澳門發展醫療旅遊的策略研究:基於護理人文關懷的視角》,聚焦粵港澳大灣區醫療旅遊發展。研究收集1134份居民及1234份護士有效問卷,並對49名受訪者進行深度訪談。結果顯示,僅4.4%受訪者曾到澳門參加醫療旅遊,但50.4%願意參加境外醫療旅遊。研究識別出澳門醫療旅遊的促進因素,包括優質醫療服務、地理交通便利、環境舒適及語言文化優勢;阻礙因素則包括市場監管不完善、費用較高、後續服務不足等。湯麗娟建議政府完善醫療旅遊市場監管、加強後續治療服務、拓展醫療服務領域,並優化旅遊附加服務,以支持澳門「1+4」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策略。
講師李月儀主導的《模擬教學師生經驗:混合研究》的結果。研究對中國和摩洛哥的護理師生進行調查,收集694份護理教師及776份護理學生有效問卷,並訪談57名師生。研究發現護理教師的模擬教學質量預測因子包括模擬導師核心才能和AI素養,護理學生模擬教學滿意度預測因子包括自主學習策略、學業韌性和教學參與度。李月儀建議從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加強教師AI素養培訓、完善機構設施配置,以及業界開發更多注重心理安全的模擬教學資源等方面,全面提升模擬教學效果。
3項研究為澳門公共健康教育、醫療旅遊及護理教育提供科學依據,與特區政府2025年推動的經濟多元化、老齡化應對及智慧城市建設目標高度契合。澳門鏡湖護理學院期望與政府、業界及社區合作,推動研究成果應用,促進澳門社會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