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鏡湖醫院昨日舉行「粵澳輔助生殖研討會」,邀請內地和本澳專家學者分享最新的輔助生殖臨床動態和學術理論,為未來的學術交流和合作尋求新思路。鏡湖醫院副院長陳泰業稱,隨著本澳《醫學輔助生殖技術》法律明年2月生效,鏡湖推動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並計劃開展「凍卵」和「凍精」保存項目;現時醫院已開展技術準備、人才培養工作,惟相關服務暫未有確實時間表和收費指標。他又稱,現時院內第一代或第二代試管嬰兒技術平均服務費約9萬元,收費視乎個人情況加減。
研討會昨午在鏡湖醫院霍英東專科醫療大樓演講廳舉行,衛生局局長代表戴華浩,婦產科醫師協會會長方慧瑩、醫生梅菠,澳門工人醫療所主任區子揚,澳門執業西醫公會理事長林哲正,澳門義務界聯合總會理事長關秉權,鏡湖慈善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吳培娟、副理事長吳在權,鏡湖醫院副院長陳泰業、黎啟盛,復旦大學附屬產科醫院院士黃荷鳳等出席。
吳在權致辭時介紹說,鏡湖醫院自1871年建院以來,堅持勤儉辦院、愛心治病、以禮待人和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宗旨,為本澳及周邊地區市民提供優質醫療服務,支持本澳醫療行業發展。2018年,鏡湖醫院成立輔助生殖中心,而作為本澳首間輔助生殖中心,一直致力推動本澳生殖醫學的發展,並已為本澳數百對不孕不育的夫婦提供生殖諮詢及服務。
鏡湖輔助生育服務5年150嬰兒出生
他又稱,這次會議是澳門地區舉辦的首次輔助生殖研討會,邀請內地在生殖醫學領域有豐富經驗的專家學者,為本澳帶來最新的臨床動態和最前沿學術理論。他希望與會者以此為契機,廣納真知灼見,廣聚學術資源,廣交學術人才,開闊視野,增進友誼,激勵創新,為未來學術交流和合作尋求新思路,共同為人類健康傳承事業貢獻積極力量。
陳泰業介紹說,出生率下降成為全球發達國家及地區共同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從澳門到內地、從東亞到歐洲、從美國到巴西,地球上大部分國家和地區出現新生兒數量大幅下滑的現象。澳門去年出生率6.4‰,創1985年有記錄以來新低。伴隨著環境污染加劇、生育年齡推遲、生活壓力增大等原因,不孕夫婦人數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因此,他強調推動本澳生殖醫學發展刻不容緩。
他接受訪問時稱,鏡湖醫院提供輔助生育技術5年來,門診總接診人數約10萬人,接受輔助生殖治療個案370多個,超過150名嬰兒成功出世。每年有300個周期,每個周期成功率約33%,而在33歲以下女子,採用單卵植入治療方式的成功率則可達46%,與業界平均水平一致。
上月獲立法會通過的《醫學輔助生殖技術》法律明年2月生效,陳泰業表示,鏡湖將在法律生效後提供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即胚胎植入前的遺傳學診斷,主要針對有先天缺陷的風險人士基因學診斷,達到優生優育。
現時法律亦允許凍卵、凍精,陳泰業認為能夠提前凍卵、凍精,對有危疾或需要化療人士而言是很大的利好消息。鏡湖現在開始做技術準備、人才培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