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由民众建澳聯盟主辦、匯賢社協辦的「民众講壇」昨日舉行,探討「優化醫療券,研設過渡全民醫保?」主講嘉賓均認為,「醫療券」600元金額已經不足夠,希望增加未納入免費醫療保障人群的「醫療券」金額。有講者並希望來屆政府對醫療服務作大刀闊斧改革,建議釋放部分公立醫療的開支用於全民醫保,惠及私人醫療及保險業界,最重要是讓居民除了公立醫療外有多一個選擇。
講壇昨午在民众建澳聯盟綜合活動服務中心舉行,邀請立法議員、民众建澳聯盟理事長李良汪,民众青年會會長梁文健,北區社諮會委員許治煒,以及社會綜合研究學會會長葛萬金主講。
李良汪表示,「醫療補貼計劃」,即「醫療券」自2009年實施至今15年,除改作電子發放、資助金額適度增加,補助方式、適用範圍基本不變。據了解,政府正研究優化「醫療補貼計劃」,醞釀社區慢性病管理先導計劃,加強公私營合作,希望鼓勵「醫療券」用於預防保健檢查,提升「醫療補貼計劃」效能。
籲再研究全民醫保計劃
他續說,政府去年「醫療券」預算4億多元,而近年「醫療券」使用率只有七成,即真正開支只有2億多元,故有條件適度提升「醫療券」金額,讓使用「醫療券」且未納入免費醫療保障的人群有更大幫助。
他又提到,保險業界及私人醫療業界均就「醫療券」的使用向他反映意見。早前政府進行有關全民醫保研究,有三成半人認為要實行全民醫保,雖然只佔少數,但他認為全民醫保制度值得再討論,去年政府投入120億元公帑用於公立醫療的開支,可否釋放部分公立醫療開支用於全民醫保,惠及私人醫療及保險業界?最重要是讓居民除公立醫療外有多一個選擇。他坦言,現屆政府任期即將屆滿,希望新一屆特首把醫療改革放在重中之重,要有突破、大刀闊斧作出改革。
葛萬金表示,今時今日「醫療券」維持600元肯定不足夠,特別藥物價格愈來愈貴,對於未納免費醫療保障的人群壓力愈來愈大,希望政府優化「醫療券」計劃,尤其增加未納入免費醫療保障人群的「醫療券」金額。
他又指參考其他國家地區都有全民醫保,惟特區政府自疫情發生後擱置全民醫保的研究,期望政府進一步研究如何將「醫療券」幫助真正有需要的人。
他又提到,現時私人醫生診療時間不合理,市民晚上8時後出現發燒等輕症,私人醫生已經休息,只能前往醫院急診,故他認為私人醫療市場需要改革,應有機制開夜少少,平衡市場不同人士的需要,確保晚上都有私人醫生為市民服務。
提高健康自我管理意識
梁文健表示,近年慢性病有年輕化趨勢,他舉例有20多歲已患上高血壓,而膽固醇高亦很常見,40多歲到50多歲患上心血管病,需要「通波仔」亦佔很大比例,情況值得注意;有關年齡層「出事」不簡單,即使「通波仔」以後幾十年仍然需要持續服藥,費用龐大。他認為除了政府宣傳健康意識,市民亦要提高健康自我管理意識。
他亦希望政府深思推廣公私營醫療合作的模式,把公營醫療服務,透過「醫療券」推廣到私人醫療服務,尤其到急診的患者未必較多是重症,可推廣更多夜間門診,把傷風發燒等輕症從公營急診服務分流到私人醫療。
許治煒表示,不少長者反映「醫療券」600元金額不足夠,到私人醫療機構1次針灸便花費400元,用完「醫療券」後只能到衛生中心輪候,期望政府調升「醫療券」金額,及擴大「醫療券」適用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