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澳門道教協會昨舉辦「癸卯年新春祈福轉運拜太歲法會」,讓善信祈求福慧雙增、兔年大吉。今年繼續設膜拜文昌筆,讓年輕人祈求學業精進、福慧雙增、品學兼優、德才兼備。
法會昨早在道教協會舉行,中聯辦協調部副部長仇昱,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劉藝良、蕭志偉,立法議員梁安琪代表林淑源,新聞局局長陳露,旅遊局副局長程衛東,文化局代表盧可茵,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何桂鈴等出席,澳門道教協會會長吳炳鋕及副會長葉達、賴宏在場迎迓及派發福米、福果和平安符,道樂團在場獻奏「澳門道教科儀音樂」助興,道韻悠揚。嘉賓、團體及善信合共300多人參加。
吳炳鋕期望透過道教祈福典禮及道教音樂,向民眾傳播中國文化中有著悠久歷史的本土宗教文化,並持續在蓮花寶地弘揚道教文化,推廣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澳門道教科儀音樂及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的澳門八音鑼鼓。
設膜拜文昌筆祈求學子學業精進
該會介紹說,人們認為「拜太歲」,或稱「安太歲」或「攝太歲」,便可趨吉避凶,以祈求平安及事業順利。「攝太歲」,相傳金朝章宗元年,瑞聖皇太后患了急病,吃藥不靈,惟有寄託神靈,向她的本命太歲「丁卯年取章大將軍祈福」,果然不藥而癒,章宗為報答神恩,遂下令建廟供奉60位太歲,而「攝太歲」習俗從此在民間廣泛流傳。
除上述儀式,會場繼續增設膜拜文昌筆,在中國傳統信仰中,文昌帝君主宰文運、考試、人世間功名利祿的天神。元明以後,隨著科舉制度規模化和制度化,對於文昌帝君的奉祀十分盛行。莘莘學子透過敬拜帝君,膜拜文昌筆,祈求學業精進、福慧雙增、品學兼優、德才兼備、平步青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