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籲建社會關懷支援配送車手

544

  【本報訊】澳門工會聯合總會、聚賢同心協會和聖若瑟大學澳門社會發展觀察中心昨日上午在聖若瑟大學共同發布「澳門配送車手職業狀況調查」結果。調查報告顯示,配送車手面臨在訂單派單上處於被動,工作保護工具、工作保險等意外保障不足、現行生活經濟壓力較大等困難,現時澳門配送車手的職業狀況處於缺乏保障、脆弱不穩定的狀態。

  工會聯合總會副理事長梁孫旭,聚賢同心協會秘書長高岸峰,工聯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員李展濤,聖若瑟大學澳門社會發展觀察中心總監何鍾建、主任郭駿謙主持新聞發布會。

  何鍾建表示,根據澳門2021年就業調查,現時全澳約900人從事配送車手行業,但配送作為新興行業,過往甚少甚至沒有相關的市場調查和政策研究報告,關注配送車手的保障和精神健康。故調查通過問卷調查方式,了解澳門在職配送車手的基本情況、需求和職業狀況,採用主觀痛苦感覺量表測量受訪者痛苦、恐懼、焦慮或不適程度,以及對受訪者主觀痛苦感覺的相關影響因素進行分析。調查於今年2月至5月以匿名線上問卷的形式進行資料收集,共發出約230份問卷,收回有效問卷134份。

  應要求外賣平台透明確保派單公平

  調查報告顯示,配送車手主要由25歲至35歲年輕人構成,三成受訪者表示從事配送車手的原因為失業,超過兩成半受訪者表示因彈性工作時間而選擇這份工作。在平台僱傭模式方面,大部分受僱於配送平台,亦有約兩成為自僱人士或眾包形式。同時,有逾七成六受訪者反映由系統派配送單,不能拒絕,有超過三成四受訪者指不太熟悉事故賠付流程,57.5%受訪者表示工作中的保護性措施不足夠。此外,調查顯示受訪車手的主觀痛苦感覺普遍處於中間偏高水平,近三成七受訪者經常感到身體或情感或精神上的空虛耗弱,反映社會除續關注從事配送車手行業人員的精神健康方面等問題,也要關注因長期受到身心靈耗損而引發出來的,如易發交通意外等問題。

  梁孫旭表示,調查顯示配送車手在配送機制上擔心存在不公平、勞動保障不足、設施配套未完善等隱患,建議政府有關部門應加強監管,要求外賣平台提供透明、明確的派單規則和流程,確保公平性和合理性。同時建議關注配送車手的職業權益,參考內地建立相關指引和加強監管平台,增設配送車手臨時停車區和智能取餐櫃等,保障配送車手權益。

  冀提高車手對道路安全及維權認識

  他又呼籲政府和民間社團合作,提供情緒和精神支持措施,例如心理諮詢服務、情緒管理和壓力緩解等培訓,並建立支援網絡,在社會設施中設立配送車手愛心驛站等社會關懷服務,提供他們休息和支援的場所。社會應該加強對配送車手的關注和理解,通過公眾教育和宣傳,提高人們對配送車手辛勞和壓力的認識,並呼籲給予更多體諒和尊重。

  高岸峰建議政府加強對配送車手的培訓和宣傳,讓他們了解自己的合法權益,透過與學校、媒體和社團組織合作,通過廣告、講座及研討會等方式提高配送車手對道路安全的認識,並推出相關的宣傳活動,提醒車手和駕駛員遵守交通規則。另外,政府可以與外賣公司合作,為配送車手提供在職培訓,包括勞動法相關知識、平台操作說明以及合理維權的方法和途徑,提高車手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讓他們在遇到道路安全問題時能夠及時採取適當措施。同時,呼籲關注食品配送過程的安全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