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更好了解澳門居民對網約的士的態度以及需求,澳門經濟民生聯盟聯同廣東技術師範大學財經學院副教授曾廣桃,開展澳門採用網約車的法律政策研究項目,並於昨日公布研究結果。經民聯建議政府進一步完善城市和路網規劃,令交通更暢順,並有序增加網約的士供應量,回應旅客和居民訴求;又建議當局在「澳門出行」APP的基礎上推出網約的士功能,在現有智慧交通系統基礎上,實現網約的士配置和監控資訊一體化。
經民聯昨早在會址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在澳門採用網約車的法律政策研究項目」,由聯盟主席劉家裕主持,出席發布會的還包括經民聯副主席鄭安庭、羅彩燕,副理事長李蔭良,副秘書長李卉茵,以及理事劉志輝。
鄭安庭表示,澳門是國際知名旅遊城市,的士服務水準不僅僅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影響當地民生,反映澳門城市的宜居水平;還關係到澳門整體旅遊服務水準,影響澳門的國際城市形象。澳門地區現有約1150台的士,與疫情前相比數量上存在比較大的差距。疫情後,隨著旅遊業恢復,旅客人數回升,對的士的需求持續增長。澳門的士服務面臨供不應求狀況,也出現拒載、揀客、議價等不良現象。
網約的士出行有巨大潛在需求
他指,網約車作為新一種交通模式,在澳門地區獲得初期發展,對原有的澳門交通系統起到一定補充作用,但相對其他國家地區,澳門地區的網約車發展水平仍存在比較大的差距和限制。
羅彩燕表示,是次研究旨在調研澳門地區網約車的使用現狀、明確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政策建議。目的在於優化創新澳門地區網約車服務,充分發揮網約車對澳門交通系統的補充作用,提升澳門地區居民和旅客的出行體驗,助推澳門打造「宜居城市」、「智慧旅遊城市」的國際形象。
李卉茵及劉志輝介紹說,是次調查研究以街上訪談、電話訪談及線上自填問卷等形式,共收到1564份有效問卷,根據調查結果顯示,願意嘗試使用網約的士出行的人數佔比90.79%,呈現澳門地區巨大的網約的士潛在需求。與此同時,使用網約的士場景方面,73.72%消費者往返機場時選擇使用網約的士接駁,63.43%消費者往返陸路口岸時選擇網約的士接駁,49.94%消費者往返客運碼頭時選擇使用網約的士接駁。
由政府主導充分整合各方資源
就研究結果,李蔭良代表經民聯提出以下建議:政府需發揮主導作用,充分整合、協調、監管各方資源,在由交通事務局打造的「澳門出行」APP的基礎上推出網約的士功能,提升澳門網約車服務品質;政府可以充分運用監管、推廣宣傳和經濟支持等各種政策手段。其中,監管功能是重點手段,並兼顧推廣宣傳和經濟支持的手段。
長遠而言,充分考慮現有道路交通環境,根據澳門整體城市規劃增大網約的士供應量,及時補充到期的士牌照。與此同時,繼續展開廣泛社會調查,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對網約的士行業發展做全面的研究分析,構建網約的士服務質量保障機制;政府加強與的士公司、的士公司協會的溝通,確保的士營運順暢;鼓勵的士司機加入網約車平台,擴大網約功能覆蓋範圍。
不宜抄其他地方先擴網約服務
被問及澳門是否需要引入更多網約車平台,甚至參考內地讓私人車輛都可作為網約車?鄭安庭表示,澳門與內地有所不同,澳門道路有限,完全照搬其他地方的做法不可行,若市民於下班或假日都以自己的車輛作為網約車,可能會令旅遊區交通更擠塞,故他希望政府先加強現有的士的網約服務,滿足市民和旅客出行需求,過程中應循序漸進,配合澳門的實際情況。
羅彩燕表示,澳門道路狹窄,若一下子開放大量網約車,交通未必能承受;從立法角度,倘要容許私人車輛作網約車營運,因現行法律規定私人車輛不能用於商業營運,要突破兩個法律規限,首先要修改的士客運規章,其次是道路交通規章的行政規章。她指若要修改該兩個法律,前提是政府認為適合,及必須有社會共識才能推行。她說,從宏觀角落,訪澳旅客數持續上升,交通問題是很大的痛點,網約車對澳門的發展帶來很多好處,故經民聯作出是次研究,期望為新一屆政府持續優化交通,做好頂層設計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