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讓會員進一步認識澳門如何更好融入灣區發展,粵協之友聯誼會邀請自然生態研究會會長、該會常務副理事長梁冠峰作「融入灣區生物多樣性高質量發展」主題講座,出席的嘉賓、會員及家屬近70人。此項活動獲澳門基金會贊助活動經費。
講座昨傍晚假萬豪軒1樓蓮花廳舉行。梁冠峰首先從生態角度介紹在十字門水道的東岸,澳門擁有一大片原生紅樹林物種濕地,濕地的紅樹林結構已進入成熟階段,且底棲生物豐富,已成為候鳥度冬棲息的天堂。按照「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方案」提出的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機制,完全有條件把十字門水道,打造成一河兩岸的生態走廊。
接著他介紹路環荔枝碗船廠片區,是澳門第一處包含水體的文化遺產,水體的灘塗生物多樣性豐富。最後他介紹龍爪角岩岸濕地和陸地是生態保育和科普教育的組成部分。龍爪角的植被岩岸高低分明,是澳門海岸植被的典型,也是集地質教學、生態科普的好地方。
最後梁冠峰總結說,如果將澳門水域規劃好,對澳門的可持續發展將會產生重大的生態效益,用自身的生物多樣性和高質量發展融入灣區。
講座後與會者一致認為講座非常精彩,進一步認識到澳門的生態資源以及如何更好融入灣區發展,展現澳門的優勢,制訂自身的生態發展方向,可說獲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