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澳門科技大學昨舉行2024/2025學年開學典禮,典禮同步在線上直播。本學年共迎來本科生和研究生約7600名新生。同場向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濤頒授榮譽理學博士學位,並宣布2023/2024學年度「校長優秀生獎」獲獎畢業生名單。行政長官代表、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致辭時指,作為本澳高等教育的重要一員,澳科大積極配合特區政府施政,並緊貼國家的最新發展方針,致力培養具創新思維和國際視野的愛國愛澳高質素人才。近年,持續在大健康、中醫藥、新材料、人工智能、太空研究與應用等重點產業發展上貢獻力量。她勉勵新生及早樹立遠大志向,努力用知識裝備好自己,勇於成為強國的建設者和民族復興的接班人。
歐陽瑜,中聯辦教育與青年工作部部長李雪飛,外交公署新聞和公共外交部主任高原參贊,澳科大校監廖澤雲,澳科大基金會信託委員會主席崔世昌、諮詢委員會主席黃如楷等出席。
歐陽瑜致辭時指出:一直以來,特區政府循多方面推動本澳高校朝國際化高水平方向發展,藉著推行《澳門高等教育中長期發展綱要(2021-2030)》,持續發揮本澳高等教育體制的優勢,拓展更全面的跨院校合作模式,實現協同發展;亦積極支持高校創新、推動產學研結合,致力促進高等教育市場化發展;與此同時,支持高校發展特色優勢學科,適度擴大學生規模,增加外地生源,並與內地及海外著名院校合作開辦研究生課程,打造澳門高教品牌,不斷提升本澳高校的區域及國際競爭力。隨著本澳高校國際排名不斷提高,近年本澳高校整體報讀人數亦持續創新高。目前,澳門正循「1+4」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方向,全力推進各重點產業協同發展,不斷深化澳門「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建設工作,「大灣區中心城市」的戰略地位愈來愈突出,為新一代的未來發展帶來更龐大的機遇。
擁抱大數據時代 推動跨學科合作
澳科大校長李行偉提到,澳科大是一所努力前行的大學,堅持創新教育模式,培養有創造力與原創思維的創新人才,推動知識經濟發展。建設創新教育平台,賦予學生擁抱大數據時代的能力,亦始終不遺餘力推動多元化發展和跨學科合作。
面對AI和ChatGPT4的世代,李行偉勉勵學生要堅持常識、提升創造力,培養判斷力,練就健康的體魄。他建議學生在學習和研究中要培養良好的思辨習慣、跨學科教育的開放心態、要擁抱多樣性、與世界連接。
李行偉在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為配合AI時代的發展,1年前學校就已推出與AI相關的通識選修課程,收到學生良好反響,計劃今年組織全校力量,在選修課基礎上再增設AI跨學科必修課,要求各階段學生學習,向學生普及AI的力量及局限性,首階段將率先在本科階段推行。學校並針對AI發展成立委員會,開發有關課程及研究。他強調AI是一種浪潮,學校教育必須跟上。他同時認同在大學加入粵語教學課程,以保留粵語文化。
數據智能化背景 各學科交叉融合
同場澳科大向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濤頒授2024榮譽理學博士學位。他認為,在世界強調數字化、智能化和綠色化的背景下,跨領域的合作和創新顯得尤為重要。例如,人工智能可以準確預測材料的性能,大大提升新材料的研發效率並降低成本,促進新材料的快速迭代,推動高性能產品的產出。只有不同學科領域之間交叉融合,才能共同推動科技的創新與進步,形成新質生產力,為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動力。
教師代表、酒店與旅遊管理學院助理教授張一航寄語新生要自由思考、鼓勵不同的觀點交流,尊重所有文化和社會背景的差異。學會尊重他人、珍惜友誼,積極參與大學和學院的社團與活動,參加各類比賽及體驗不同文化和節慶,培養自己的愛好和興趣。
本科生代表Filemácio Hélvio Hung Mendes希望新生能夠享受在澳科大的學習時光,齊心協力,抓住未來的機會。並給自己理性思考的空間,同時能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更要開拓視野,關心時事,了解世界,培養自己的胸襟。
國際學院漢語國際教育博士生寇慶佳代表研究生發言時表示,從中國到美國從事漢語教學實踐,從英國到祖國的澳門從事國際中文教育研究,心潮澎湃。她跟在座所有新生的選擇一樣,來到澳科大,來到這所冉冉上升,不斷追求進步的高等學府,來追求更好的自己,希望為社會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澳科大並於開學禮當日早上8時舉行新學年升旗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