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保障應隨通脹調整幫助弱勢

500

  【本報訊】統計局前日公布,今年6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上升0.64%,當中食物及非酒精飲品和住屋及燃料大類亦按年上升。立法議員李靜儀表示,近年民生必要開支的物價持續上升,對居民生活構成壓力,影響明顯存在,期望政府除做好物價監管,因通脹和物價升幅對弱勢群體的影響更大,社會保障政策亦需作出調整,尤其最低維生指數、養老金應因應持續的通脹作出合理調整。

  李靜儀稱,今年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持續上升,雖然升幅看似不高,統計局更指升幅收窄,但因各項種類物價有加有減,因而造成整體升幅不高,但衣履、出外用膳、食品和非酒精飲品、燃油、石油氣更持續多個月上升,而教育支出、住屋開支同樣有一段時間持續上升,有關項目均是民生必要開支,不論幅度變化如何,民生必要開支的物價持續上升,對居民生活構成壓力,影響明顯存在,尤其通脹和物價升幅對弱勢群體的影響更大,她希望政府持續關注,尤其消費者委員會在物價監管方面要繼續努力。

  她續說,疫情期間市民開始加強關注物價,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後,市民對消委會的工作都有期待,消委會亦有開展部分工作,例如物價的公布、格價工作等,她希望消委會持續做好自身的職能,包括做好監察,以及物價訊息透明度的工作,繼續豐富和完善相關資訊發布機制,令市民有所參照並作出消費選擇。

  倡檢視最低維指養老金

  李靜儀又提到,社會對油價的疑慮一直較大,包括居民一直反映本澳油價加快減慢,社會亦未能掌握油價價格形成的過程有否不合理之處,且油價已上升至未折扣下每公升15元,屬近年比較高的水平。她促請當局關注油價的變化,《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賦予部門職能做好監察角色,尤其對於價格不正常的必須做好監督,她希望當局檢視價格和深入了解價格的形成,從而為市民更好把關;又倡議引入95油的工作要持續推動,令駕駛者有相對廉價的選擇。

  另外,李靜儀表示,因應物價上升,政府除要做好物價監管、價格披露和評比外,市民都希望政府關注物價對民生的影響,尤其通脹和物價升幅對弱勢群體的影響更大,社會保障政策需要隨之作出調整。

  李靜儀說,政府一直重申最低維生指數、養老金的調整有機制,但她希望政府更準確評價物價變化對民生的影響,特別對於長者等弱勢群,養老金已經多年未有調整,面對通脹對民間的影響,希望政府檢視最低維生指數、養老金並作出合理調整,令弱勢居民能夠應對通脹帶來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