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期新冠病毒感染個案明顯上升,前日本澳新增520例新冠病毒感染個案,更有1名有基礎病的55歲男子因新冠病毒感染離世。衛生局昨表示,會持續做好4項工作:建立電子監測預警系統,實時監測感染人數、就診人數、輪候時間等各種訊息,以便及時調動人力資源縮短急診輪候時間;同時會做好分級分流診治機制,持續推動新冠疫苗接種,持續宣傳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
衛生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防控處處長梁亦好、山頂醫院急診部代主任曾潭飛昨出席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探討新冠個案增多的應對措施。
梁亦好表示,本澳市民於去年12月至今年1月經歷過較大規模的新冠病毒感染後,隨著市民身體抗體逐漸降低,本澳自今年4月開始,新冠病毒感染個案數呈上升趨勢,由4月初平均每日感染個案人數10人,上升至上周的550人,最高1天有900多人。因感染新冠病毒需住院人數亦有上升趨勢,由4月的每日0至2人上升至5月中的10至14人。基因測序顯示,本澳現時以XBB病毒株為主,佔九成以上。
避免大量感染或重症致醫療擠兌
她續說,隨著新冠病毒變異,目前流行的病毒株傳染性仍非常高,但致病的嚴重性,尤其在已接種新冠疫苗人士方面,引致的重症或死亡較少。現時全球各地整體防控目標不再是沒有感染,而是預防重症,避免因同時出現大量感染者或重症病人而影響醫療系統的正常運作,甚至引起醫療擠兌。
為有效應對周期性出現的流行高峰,梁亦好強調衛生局持續做好以下4項工作:一、建立電子監測預警系統,實時監測各種訊息(感染人數、就診人數、輪候時間、留觀人數等);發出預警信號(發出短訊提示,以便根據三級預警機制及時調動人力資源,有效縮短急診輪候時間;總結分析各種應對高峰措施的成效,不斷優化有關應對機制。
二、醫療機構透過分級分流診治機制有效利用醫療資源,防止醫療擠兌;向高風險感染者及時使用抗病毒藥物,減少重症。
三、持續推動新冠疫苗接種,鼓勵未接種或未完成加強劑接種的高危人群及時接種疫苗。
四、持續宣傳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針對高危人群和機構,做好佩戴口罩、手部衛生清潔、呼吸道禮儀和注意個人健康狀況的宣傳教育。
梁亦好並呼籲市民接種新冠疫苗,尤其是未接種過二價mRNA疫苗的人士;按需要佩戴口罩;感染後按「就醫建議」分級就醫。
周一多是高峰醫院抽調人手處理
曾潭飛表示,過去1個月,因應新冠感染者的增加,山頂醫院急診求診人數大幅上升,由過往每日700人上升到最高的近1300人。現時當局會反覆比對每周或每天不同時段的求診高峰,製作高峰人流圖表觀察;他又指,一般周一早上是高峰,醫院會抽出人手處理病人。另外,節目中,有聽眾反映,由於工作單位要求須出具醫院病假紙才可休假,未能響應當局呼籲輕症患者避免佔用醫療資源。梁亦好回應表示,因應周期性高峰,當局不希望市民為了拿病假紙而到醫院看醫生。她認為相關呼籲有效果,指有學校無要求學生出示病假紙也可休假,也有私人企業配合。
曾潭飛表示,去年12月本澳大規模感染時,當局只需居民申報快測陽性就可給予5天病假,因當時仍有家居隔離的意味,希望減慢疾病傳播;但現時情況完全不同,大部分市民已感染,且有充足時間做預防措施,重症和致死率下降。他希望市民要接受新冠與其他呼吸道疾病一樣,由醫生判斷需多少天病假,若公司擔心員工陽性引起傳播,也可毋需出具醫生紙就給予員工病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