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由澳門大學校友會主辦的「喜迎國慶75周年之『新征程.新景象』座談會」昨上午在萬豪軒舉行,邀請澳門大學教授駱偉建、中山大學粵港澳研究院副院長李小瑛,探討新時代的發展機遇與挑戰。他們認為澳門要發揮好「一國兩制」、對外開放等優勢,提前布局發展方向,打造引進高端人才高地,更好發揮澳門所長,服務國家所需。
澳門大學校友會會員大會主席區秉光致辭時表示,回顧過往,祖國走過的75年是一個充滿激情、努力奮鬥及堅韌的75年。近年來,國家發展受到較大的挑戰,包括軍事、經濟等外國帶來的衝擊,也有鄰近地區為祖國帶來的衝突,是國家必須面對的重要節點。澳門特區由初建成立,經歷成長與挑戰,25年來也得到穩定發展。恰逢「雙慶」之年,正是重新審視未來發展方向的契機。
他認為,澳門要依托祖國的成功發展,也要緊貼本澳發展方向,必須思考如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更好發展澳門經濟民生,加強與周邊地區,尤其葡語系國家的合作發展,為國家貢獻澳門力量。中共二十大三中全會明確傳達了黨及國家的最新發展方向,為澳門發展亮起明燈,勉勵澳門人要切身學習三中全會的精神,並不斷適應新環境的發展。新一任行政長官選舉在即,期望新一屆政府極配合國家發展,響應國家政策發展新質生產力,共同迎接國家的新發展格局。
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實現高質量發展
駱偉建分別圍繞國家和澳門的「新征程」和「新景象」發表見解。他認為,中國的歷史和中華民族的使命決定國家一定要實現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任務艱巨,要實現14億人口現代化、要實現共同富裕、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實現現代化,這些都是過去世界上沒有國家或地區實踐過的,而是1條完全創新的道路。1978年改革開放已經證明改革開放是促進中國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在新征程中,必須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從廣度、深度上適應現代化發展。
他認為,堅持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凝聚人心,匯聚人民力量參與國家建設;才能完善制度,提升國家治理能力;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適應社會主要矛盾;也才能應對挑戰和風險,促進國家行穩致遠。因此,在改革上要堅持經濟發展、構建全面創新體制及注重全面改革。現代化強國後,將看到充滿經濟活力、民主法治、文明繁榮、生活幸福、生態美麗、國家安全的中國「新景象」。
要發揮澳門優勢打造人才引進高地
他續分析說,對澳門而言,「新征程」上要發揮澳門的「一國兩制」制度優勢、自治權優勢、「一平台、一基地」優勢,以及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優勢。在「一國兩制」的「新征程」中,要求澳門要打造引進高端人才高地,為澳門產業乃至為國家引進人才。也要求澳門要健全對外開放體系機制及深化粵港澳區域合作機制,在「一國兩制」基礎上更好探索制度規則的銜接和對接。
他指出:若以上要求都能實現,澳門將與國際的聯繫更緊密,與國家共同承擔中華民族的責任、分享中華民族的責任。隨著國家現代化的實現,祖國作為澳門的堅強後盾將更加穩定,澳門也能「背靠大樹好乘涼」。
與此同時,澳門能實現經濟適度多元的可持續發展,將能更好應對風險和挑戰。
大灣區發揮一國兩制優勢促雙循環
李小瑛分析新質生產力與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發展。她強調,以科技創新支撐現代產業體系發展是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觀點。過去200年時間內,人類經濟獲得巨大騰飛,人類不斷通過科學創新主動推動創新,漸漸讓創新對社會經濟的決定性作用凸顯出來。我國過去幾乎錯過了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發展,因此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和困難,正處於要從低收入經濟體跨越到高收入經濟體的關鍵位置,過去行之有效的發展模式難以延續,又難以加入發達經濟體已經佔據強力優勢的市場。新質生產力的提出能幫助理解當下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及未來要發展的路徑。
她續認為,大灣區的發展是突破新質生產力中最有優勢的地方,因為我國要突破新質生產力,最缺乏來自市場的力量,而企業反響引導科技創新突破的力量,在大灣區最為明顯。
她以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為例子,闡釋大灣區未來突破新質生產力的模式:大疆創新綜合利用香港的大學教育和對接全球創新資源的能力、深圳的應用創新、東莞等地的規模化生產能力,連接各地優質資源打造硬體產品科技創新典型,形成技術壟斷優勢及形成產業集群。
李小瑛分析大灣區未來的發展時稱,大灣區要發揮「一國兩制」的優勢,其中港澳要發揮開放環境和對外協作的優勢,吸引全球人才聚集。珠三角具有產業集聚的優勢,又有內地龐大市場需求,最終形成大灣區對接,實現國際和國內的雙循環。
她認為,澳門站在回歸祖國25周年的重要節點,要實現經濟適度多元,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要利用好澳門的制度優勢,為未來澳門及國家的發展做好布局。建議澳門利用好博彩業帶來的大量資本開闢新軌道,專門發展能夠汲納全球人才的產業,包括高等教育、科研機構等,為打造高端人才集聚城市奠定基礎,回應中央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