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澳門大學與香港中國學術研究院舉辦「展望中華人民共和國誕辰百年時的中國及世界」座談會,邀請大灣區的學界、商界和政界等人士,探討對中國和世界未來發展與期盼。與會的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認為澳門作為中西文化交匯的一座橋樑,既蘊含中華文化的延續性與包容性,也體現開放性與多元性。這為澳門成為國家對外傳播理念的重要平台,提供獨特條件,故要講好中國故事和「一國兩制」背後所包含的中華文化精髓,澳門可發揮對外傳播平台,增加國家在世界上的影響力。
座談會昨午在澳大行政樓何賢會議廳舉行。中聯辦研究室主任管延斌、協調部部長仇昱,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崔世平,澳區全國政協張宗真、邱庭彪、羅崇雯,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香港中國學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平,澳門經濟發展委員會委員陳捷,澳門文化界聯合總會副會長陳志玲,中國文聯全國委員會委員李自松及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等出席。
澳門經濟向多元化堅定邁進
宋永華致辭時表示,在中央政府扶持下,有橫琴與澳門深度融合的新政策,有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新方向,澳門經濟正在向多元化的前途堅定邁進。澳門大學正全力配合國家和特區政府的發展戰略和規劃部署,立足國家和澳門實際需要,助力澳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服務國家實現高質量發展,積極探索合作區中更大的發展空間,朝著卓越大學的目標不斷邁進。
黃平強調當前時局下中國民族復興的重要性。他指出:大灣區作為實現高品質發展和民族復興的戰略區域,為粵港澳3地的合作提供巨大潛力,但也面臨著許多新的風險和挑戰,不確定性依然存在,呼籲灣區學界加強溝通與合作,形成獨特中國式的見解。未來研究院將與灣區學界架設學術交流平台,為大灣區的高品質發展邁出新的一步。
會上,吳志良分享「一國兩制」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過去20多年的實踐中,已證明了它的成功。無論是在經濟、政治還是社會各個層面,「一國兩制」展現強大的包容性與活力。同時,它也展現出政治文明與國家治理的新形態,為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提供了一個制度性的範例。當然,在港澳實施「一國兩制」的過程中,也遇到一些波折。但這並不能否定其理論與實踐價值。我們需要在新的形勢下,進一步豐富「一國兩制」的內涵,特別是結合灣區的建設。
澳在灣區科創建設發揮作用
他直言:「文化是澳門的靈魂,沒有文化澳門旅遊休閒中心做不起,沒有文化一切都是空談,更別說這一平台一基地」。如今,澳門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以「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為發展定位;澳門作為中西文化交匯的一座橋樑,既蘊含中華文化的延續性與包容性,也體現開放性與多元性。這為澳門成為中國對外傳播理念的重要平台,提供獨特條件。故要通過講好中國故事,特別是講好「一國兩制」背後所包含的中華文化精髓,澳門可發揮對外傳播平台,增加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
崔世平首先表達了對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定信心。2049年是中國建國100周年,他認為100年後的國家定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在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等各個領域顯示出強大國力。這種信心來自當前國家迅速發展的勢頭。例如在科技創新方面,崔世平指出:當前中國面臨的最大阻力是來自於部分發達國家的科技封鎖和打壓。但國家正加速突破信息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生物技術等多個領域的核心技術,逐步構建自主的科技創新體系。這些努力最終將使中國科技實力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並產生廣泛國際影響力。
此外,崔世平認為澳門要發揮好「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戰略定位的功能,更要在灣區科技創新走廊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通過與周邊城市的緊密聯動,彙集澳門文化、會展、商貿等要素,建成涵蓋範圍更廣的綜合性合作平台,並透過「一平台」功能,為國家與葡語國家乃至全球範圍內的交流合作提供更高層次的平台服務,從而更好地服務國家發展大局。
陳志玲指出:澳門要利用好「一中心」的資源,不斷提升「一基地」的影響力,大力的展現「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和對外傳播的核心,為國家民族作出澳門自己的貢獻。我們應以「旅遊」為媒,打造全球影響力的旅遊產業創新中心、實驗研究中心、人才培育中心及打造中國自己的高端的酒店品牌,讓旅遊休閒優質產業成為澳門人引以為傲的名片,為國家的新時代高品質發展作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