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委外辦與中西創新研大都市建設合作

382

  【本報訊】深圳市委外辦副主任孫懷忠率深圳市外事工作領導幹部團,昨下午到訪中西創新學院,與校長仲偉合、助理校長黃華舉行「澳門—深圳國際化大都市建設經驗交流座談會」。雙方就國際化大都市建設之經驗、策略和實施辦法進行友好探討,藉此互相了解和借鑑兩地在國際化大都市發展進程所取得的豐碩成果,進一步探索兩地在人才培養、街區文化發展及持續優化國際化大都市建設等多方面合作機會。

  座談會上,仲偉合對孫懷忠一行來訪表示熱烈歡迎。他介紹稱,中西創新學院成立之初,致力提升博彩及旅遊從業人士專業知識及管理能力,至今已為澳門娛樂行業與旅遊行業培養輸送近1000名畢業生,並有多數成為企業的中高層管理人員。近年來,學院將目光投向澳門「1+4」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目標,在數字化時代打造以數字科技為樞紐培育智慧型及智能型人才,並計劃在數字經濟、數字智創、數字社會、數字人文等領域開設對應的本碩博課程,為澳門積極融入大灣區發展作出教育貢獻、人才貢獻。

  孫懷忠對中西創新學院多年來取得的優異成績表示充分認可,他笑言,如果仲校長來深圳招生,他一定第一個報名就讀,言畢引發在場陣陣歡笑聲。孫懷忠表示,從招生角度看,致力推動培養深澳相關人才教育合作,本身就是促進兩地產業文化發展的重要切入口,並且透過澳門「一中心、一基地、一平台」定位,未來可以將兩地培養的具國際視野、金融背景、科創能力及葡語文化的複合型人才延伸到葡語系國家。

  冀大都市建設與幸福指數緊密相連

  而在國際化大都市建設方面,孫懷忠提出「國際化街區」理念。他認為國際化街區本質是城市的基本單元,各具特色的街區延伸出多元豐富的城市服務,結合國際化建設元素,構建出一個令市民及外來民眾願意接近、願意留下、願意共同建設的美好家園。孫懷忠續稱,「國際化大都市」沒有一個固定的定義,它更像一個階段性的工程,在這個過程中,深圳建立了「146」框架與29項驗收指標等規範,針對現階段城市建設作出最為宜居宜業宜發展的規劃目標。他強調,「國際化大都市」的服務和措施可以規劃得很細緻,但不能在定義上固定,否則城市排他性就會愈強,期望未來國際化大都市建設與民眾幸福指數緊密相關,在城市公共服務、公共安全及對外友好交流方面作一個全面但靈活調整的規劃。為此,深圳亦將保持與世界國際化大都市,如新加坡、香港及日本等地區的交流與學習。

  仲偉合對孫懷忠的看法表示強烈贊同。他表示,洋氣、創新、前沿、開放是深圳的城市氣質,澳門同樣可以探索自己的城市特質,文化多樣性才能促進文明交融互建。同時,仲偉合與孫懷忠均表示,城市建設過程中愈能堅持發揮地區文化特色,就愈能在國際化進程中脫穎而出。深圳和澳門要從交流與合作中,實現從城市文化共情,走向到城市建設共贏,走出一條蘊含中國元素,創造城市題材及展現世界表達的國際化大都市建設之路。

  隨後,黃華發表對「國際化大都市」的詮釋,她認為可在「國」、「際」、「化」3個字上作剖析。「國」即是堅持保留本土化的歷史、文化與民族精神,例如澳門的酒店之所以為人稱道,就是因為其建築風格融入中西方文化元素,形成現代與歷史兼具的獨特面貌;「際」即是澳門包含了不同民族、宗教、國家的人流、物流、財流及信息流,是一個對外敞開包容懷抱的示範城市,例如澳門公車採用「三文四語」進行播報站點信息;「化」即是澳門在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過程是不斷變化的,且具有切實的行動性。現時澳門在引進中高端人才政策方面相對滯後,但近期特區政府已出台相關政策針對實施,且取得社會良好反響。再者,國際性大型活動的籌備和舉辦日常化,是檢驗國際化大都市的重要指標。澳門在藝術、文化、學術等方面活動上日益增彩,亮眼亞洲,使其建設國際化大都市更上新台階。

  席間,孫懷忠代表深圳市委外辦一行向仲偉合致送紀念品,參與是次座談會的深圳市委外辦代表還包括:國際化促進處二級調研員杜久科,福田區委(區政府)辦副主任肖健、華強北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兼辦事處主任張碩,寶安區委(區政府)辦副主任王續、航城街道黨政綜合辦負責人林帥,龍崗區委(區政府)辦副主任鄒暉、大芬油畫村文化發展中心主任楊艷玲,鹽田區梅沙街道團工委書記李冰、中英街管理局商貿旅遊服務辦一級科員吳彤,光明區新湖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林學偉、鳳鳳街道辦事處四級調研員陳月英,深圳市國際交流合作基金會項目總監李純、項目主管林士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