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唐欽濱寧波報道】為期4天的「澳門媒體看亞運之城寧波採訪團」昨日迎來最後一日行程。上午一行先後到寧波幫博物館、鄭氏十七房景區參觀,並於下午約4時由寧波櫟社機場返回澳門。採訪團領隊、中華文化產業促進會副理事長洪玲玲作總結時感謝寧波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和寧波中華文化促進會邀請和周到安排,讓一行有機會親身體驗寧波的歷史、文化、科技等發展成果。她又指,寧波和澳門兩地交流密切。明年是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她期待以文化為橋樑,發掘兩地海港人文符號和魅力,進一步促進藝術人才、文旅資源交流,為兩地文旅市場創造優質內容服務。
上午9時,採訪團前往寧波幫博物館。在這寧波幫歷史和文化的專題館。一行觀賞寧波幫的商業發展史、文化藝術、名人事跡和民間風情,感受到寧波幫的創業精神和社會責任。緊接著,一行驅車到鄭氏十七房景區,參觀鄭氏家族的歷史沿革、家族文化、家族祠堂和家族園林,感受到鄭氏家族的傳統美德和文化底蘊。
智能化實踐成果值得借鏡
據工作人員介紹,宋朝南渡時期,一支鄭姓人家(據說是鄭桓公後裔)自河南遷居鎮海,在澥浦一帶繁衍生息,傳至第六代的時候發展到十七房。其中行十七的鄭銓發跡,另擇新宅建房,取名為十七房。後來,鄭氏族人紛紛圍著十七房周邊建房,將其發展成為面積達60,000平方米之多的建築群。這些建築大多建於清乾隆至光緒年間,後來近半被損毀,但仍然是目前國內保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明清時期風格的古建築群。
洪玲玲總結時感謝採訪團成員的積極參與及廣泛報道,相信一行收穫良多,大家通過走訪對寧波有更深刻的認識。她並提到對寧波舟山港區的智能化管理運作印象深刻。港區全部實行遠控橋吊作業,操控360度無死角,大大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和作業的危險性,尤其是對人力資源合理化分配。在碼頭上看到年輕的女司機坐在顯示屏前,能1人控制3台龍門吊,讓她驚嘆不已。她認為,這種智能化的實踐成果值得澳門有關行業借鑑。
此外,天一閣、鄭氏十七房景區、寧波幫博物館等文化古城景點也令她留下深刻印象。她說這些地方展示寧波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和民間風俗,不尤令人感受到寧波人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