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瑜:小班制調整機制免縮班

246

  【本報訊】議員羅彩燕、林倫偉分別就優化升級持續教育政策以應對結構性失業,及優化小班制政策穩定教學團隊作口頭質詢。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表示,持續進修發展計劃開展至第四階段,若順利將在今年推出第五階段,每位居民6000元資助金額足夠;她又預料2024-2025學年學生數量將達8.8萬人高峰,隨後逐年減少,強調小班制區間調節機制可應對適齡學童人數變化,避免學校收生不足。

  羅彩燕關注,本年度首季本地居民失業率為3.9%,但數據未能夠如實反映居民收入向下流動的情況,以及在經濟結構轉型下出現的結構性失業問題。她又認為本澳持續教育政策在資助金額上與鄰埠尚有很大差距,會否考慮增加相關資助金額?長遠會否考慮優化和升級持續教育政策,考慮與本澳更多教育機構或團體,因應社會發展需求,設立更多專業證書課程,為中、青年人提供更好專業的轉型機會及職業發展階梯?會否考慮因應4大產業的人力需求,從而對持續進修發展計劃的資助作出特別安排或調整,以鼓勵更多居民投身4大產業?

  持續進修6千資助金額足夠

  歐陽瑜表示,特區政府於2011年開始推出「持續進修發展計劃」,至今發展至第四階段,為每位有意願報讀的合資格居民共提供高達2.3萬澳門元的資助金額。今年順利將推出第五階段,目前參與持續進修計劃的居民平均每人用了4000元,基本未用完資助金額,認為6000元仍然足夠。

  至於電子監察機制,現時巡查可即時將相關訊息錄入電腦,省卻人力資源在後台處理文件的時間,立即生成結果及分級,並立即立案處理。她指出:同一組巡查人員巡查次數由第三階段的3916次提升至第四階段的7731次,轉介至司法機構的個案也由第三階段的55宗減至第四階段的2宗,可見完善的監督機制減少違法個案。

  她續指,教青局持續向各政府部門、供應機構、高等院校、教育機構、專業團體等徵集各專業範疇的證照考試項目,更新「持續進修發展計劃」資助的證照考試目錄清單當中超過800項獲國際及國家認可的職業認證考試。政府與高等院校、職業中學溝通開辦4大產業、產業導向相關課程,她舉例指,理工大學開辦的兩年制護理證書課程,報讀情況踴躍,學生上課積極認真,相信是想轉行或失業的成人,因應社會有需要而進修,課程比想像中成功。

  教青局局長龔志明表示,持續進修計劃定位是提升居民素養和終身學習,不能將所有資源單一集中向就業導向。但非常同意有部分要為職業導向,近年當局著力打造專業認證課程。高校開設的本地課程已有8700多個,外地有7000多個;證照類課程則有800多個,外地1300個,包括國際和國家認可的證照,並和灣區的專業機構合作,近來新增30多個機構開辦的證照課程,有助居民到灣區就業創業。

  至於羅彩燕提出可參考香港持續教育基金,資助金額達2.5萬元。龔志明表示,香港的計劃需要居民和政府分攤費用,和澳門定位不同,若參考香港,相信居民負擔會進一步增加。且香港不接受境外課程,澳門地方小,沒有很多專業認證課照,若果照搬會影響灣區考證。

  林倫偉指出:出生率尚未回升,加上低生育,他質詢如已有學校收生少於25人的情況,當局如何創造繼續辦學條件,推出傾斜政策以支援學校辦學?如何確保收生不足學校的教學人員團隊穩定發展,以便應付日後出生率回升的教學需要?針對未來3年的幼兒入學率將進一步減少,每班25至35人的小班制政策,人數上限及下限會否有調整空間?對於小班制政策沿用多年,未來如何幫助收生不足的學校,減輕「縮班」所形成對教學人員團體的衝擊?橫琴「澳門新街坊」配套學校內會否規劃一定數量比例的澳門教學人員,以更好將具澳門特色的辦學引進合作區,並緩解本澳已出現教學人員的飽和狀態?

  研究津貼以外鼓勵生育措施

  歐陽瑜表示,低出生率是近年全球面對的議題,學校收生情況難避免受到影響。回歸祖國20以來,本澳曾經歷新生嬰兒由每年3100多名增長至7300多名,現正由高峰下行。整體正規教育學生規模亦曾經歷從近10萬人下跌至約7萬人,然後逐步回升的情況。小班制的區間調節機制正好可助學校應對適齡學童人口的變化,發揮足夠的彈性優勢,穩定學校班級規模。本屆政府預見未來出生率變化對非高等教育學額及學校規模的影響,於2021年起,推動幼一、小一、初一及高一4年級向小班制人數上限靠攏,避免持續擴班導致學校班級規模和教師隊伍過度擴張,亦避免近年出生率下降時,出現超額教師的情況。以2021/2022學年及2022/2023為例,兩學年約5500人入讀幼一,平均約195班。預計2023/2024學年,入讀幼一人數將減少約500人。特區政府未來將一如既往發揮小班制優勢,同時透過各項政策措施,推動學校提升教育品質,為家長及學生帶來多元化的報讀選擇。

  歐陽瑜強調,小班制並不是班愈小愈好,小到個位數的班級學生會變得不會和他人溝通,不適應集體生活,25至35人是比較適量的數量。若1位教師1周上18節課,相當於每日上2.4小時課,認為有時間做其他工作。她指出:政府致力推動教師隊伍的穩定性,希望學生人數向35以上靠攏,預計2024年會達到最高峰,2024/2025學年預測學生人數至88,785人,2025/2026學年開始下降,到2030年約為8.1萬人,2025/2026學年起會將每班收生人數減少。

  她又強調教學團隊要與時俱進,希望通過推動學校分享課程和教學改革的經驗成果,推動弱勢學校更有辦學特色,與時並進。另外,當局明年將檢視「課程框架」及「基本學力要求」。

  至於橫琴「澳門新街坊」學校,歐陽瑜表示,特區政府鼓勵居民前往合作區工作及發展,符合資格的澳門教師,只要得到相關辦學實體聘請亦可到該校執教。至於鼓勵生育,疫情前曾大幅增加生育津貼,但數據顯示翌年出生率沒有增加,可見生育津貼並不能鼓勵年輕父母生育,政府正研究有何措施鼓勵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