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廣志勉畢業生書海作舟踏浪前行

444

  【本報訊】澳門科技大學昨舉行2024畢業典禮,社會和文化研究所博士畢業典禮隨後舉行,7位歷史學及15位國際關係畢業生及家人親友齊聚一堂,分享收穫的喜悅。當中,2019級歷史學博士畢業生李業飛頗受關注,他是澳科大建校以來首位年滿80歲的博士畢業生,也是澳門特區高等院校近10年來首位80歲以上的博士畢業生。李業飛有著嚴謹的治學態度及年輕活潑的心態,吸引不少同學及嘉賓一同合影。澳科大社會和文化研究所所長林廣志勉勵畢業生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要堅韌不拔,不輕易放棄,並始終保持學習的習慣,不斷在實踐中收穫成長。

  林廣志勉勵畢業生時指出:博士學位只是邁向學術之路的一張門票,未來仍需各位繼續做大量的學習和探索,期望畢業生繼續積極參與學術研究和會議,保持持續學習的習慣,「書海作舟,踏浪前行」。另外,也希望畢業生在未來工作生活中無論遇到甚麼風浪,都能堅韌不拔,「努力幹、慢慢等、苦苦熬」,最終才能有所收穫。他最後以澳科大校訓「意誠格物 行穩致遠」送別畢業生,銘記選定目標不要放棄,始終在實踐中增長經驗。

  80歲畢業生李業飛:續獻力澳門學研究

  李業飛發表畢業感想時表示,2019年9月幸被錄取為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首屆歷史學博士課程的博士生。經過歷時4年半嚴謹、艱苦的攻讀,在朝仗之年獲得歷史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近代澳門填海造地研究一以內港和青洲為中心》根據大量檔案、文獻以及田野考察,初步梳理和論證近代葡萄牙人通過「填海造地」侵佔中國領土、推行殖民管治的緣由、過程及其對澳門城市發展帶來的深刻影響。經過博士課程的學習,得以從「鄉土歷史愛好者」轉變為受過專業訓練的歷史學研究者。研究歷史是艱辛的,但也是快樂的。只有刻苦學習,深入研究,掌握規範的研究方法和正確的研究路向,才能找到過去和現在的根與源,才能把握未來的路與向。

  他特別感謝科大及導師林廣志的教導,感恩諸位知名教授不辭勞苦,循循善誘,感謝師兄弟妹的關心和幫助,以及感恩夫人湯梅笑的支持。博士畢業,是人生之路的新起點,也是追求學術的新動力,未來會繼續努力,刻苦鑽研,不斷提高學術能力和水平,為澳門學研究和發展作出新貢獻。

  2020級歷史學博士畢業生羅玉釵感謝導師林廣志對其畢業論文花費大量心血,至今仍保留著其密密麻麻的修改提綱,每次在工作中感到厭煩,總能想到恩師林廣志的付出,攻讀博士學位收穫到的不僅是畢業證書,還有一份精神力量。她又感謝家人的支持和付出,在學習過程中得到力量和勇氣。

  她以蘇軾詩詞「一簑煙雨任平生」作結,感謝「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博士學習經歷,這份學習過程中的勇氣,可以安慰自己走向未來的山迢水長,各位導師給予的精神也勉勵自己抵擋人生的漫長歲月。

  李業飛當初受到林廣志邀請,攻讀社會和文化研究所首屆歷史學博士課程,歷經近5年後畢業。林廣志接受訪問時再次祝賀李業飛博士畢業。他表示,社文所鼓勵持續學習,也希望李業飛的精神引起社會各界,尤其是長者對度過退休生涯的思考,透過持續學習豐富自己,開拓眼界,結交新友,獲得快樂,相信持續學習非常適合長者的「養生之道」。

  林廣志冀推動社會思考助長者持續學習

  隨著老齡化社會到來,政府及學界亦應為長者創造更好的持續學習的環境和渠道,例如設立津貼、補助等,用各種方式和途徑鼓勵長者持續學習。李業飛獲得博士學位,將其工作和興趣結合在一起,以實際行動證明長者持續學習的可能性,對社會是極大的鼓舞和啟發。

  談及對首位「80後」畢業生的期許,林廣志期望李業飛「健康、快樂」,相信其作為一個歷史愛好者,在獲得專業的訓練,收穫專業知識和學術規範,未來再從事社會活動及講座時,都將對自己有更嚴格的要求,所產出及傳播的成果也會有更高質量,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興趣,相信一定能從此收穫快樂。

  國家支持澳門學研究冀更多人加入行列

  被問及澳門歷史文化研究的現狀和發展,林廣志指出:中央及特區政府十分重視歷史教育,社會對歷史教育愈來愈重視,喜見澳門基金會專門成立歷史文化委員會,中學的歷史教師數量不斷增加,歷史教學正從中小學教學途徑及教材規範不斷發展。而「澳門歷史城區」2005年成功列入世界遺產,社會對歷史遺產的保護和歷史文化的傳承、弘揚不斷加深重視,澳門要用好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並存的定位,要做到各個界別都能講好歷史。他強調,只有全社會都重視歷史,才能更好面向未來。

  他續表示,澳門學研究進入「有機構、有團隊、有發表平台、有課程」的全新階段。中國歷史研究院澳門歷史研究中心落地澳科大,是目前唯一的中國歷史地方中心,可見澳科大社文所的歷史研究得到中國歷史研究院的支持和認可,期望未來有愈來愈多學生加入澳門史、香山文化的研究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