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核酸檢測作為防疫的重要手段,也是疫下正常通關的必要憑證。立法議員李良汪指出:新冠疫情爆發至今將近3年,核檢費用增加了社會大眾的生活成本,尤其跨境生活的居民,受疫情反覆影響,珠澳兩地多次縮短有效核檢陰性證明的時間,導致核檢次數增加,直接加重居民生活開支壓力。
李良汪表示,珠海市為減輕民眾負擔,日前再次宣布下調核檢費用,單人單檢降至每人份不超過人民幣13.5元,多人混檢降至每人份不超過人民幣2.8元。反觀本澳,雖然核檢費用由疫情初期每次180澳門元降至現時的45澳門元,但價格仍較珠海市高出數倍。
另外,核檢作為疫下正常通關及進出部分場所的必要憑證,但有居民反映曾因突發通關需要,惟已過了核檢採樣點的服務時間,最終令事情有所延誤;亦有居民表示,由於工作原因,經常不具條件在一般服務時間進行核檢,對其生活造成不便。而本月初進行全民核檢期間,駿菁活動中心採樣站遺失兩管採樣管,涉及20人,他認為特區政府必須加強監管外判檢測機構,避免問題重蹈覆轍。
他要求政府交代現時下調本澳核檢費用的工作進度,以及預計價格可下調的空間;而對於社會期望增設適量24小時核檢採樣點,質詢政府會否推動檢測機構增設相關採樣點,以減低防疫措施對社會造成的不便。
加強監管外判檢測機構工作
另外,衛生局已完成編製《加強對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機構監督方案》,當中增加了隨機抽查、突擊檢查等方案,有助及時控制風險,以進一步加強對本澳核檢機構實驗室的監督力度。他要求當局交代有關方案是否亦包括監督檢測機構實驗室以外的核檢相關工作,如樣本遺失、上碼延遲等方面,以保證相關服務的質量,就月初駿菁活動中心採樣站遺失兩管採樣管原因何在,是否已重新檢視每項流程,並確保檢測機構已落實改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