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應統籌鼓勵生育出台組合拳

調升產假發揮民間宣傳 營造友好生育社會環境

146

  【本報訊】根據政府最新公布的數據,本澳出生率近年持續下跌,今年首3季出生嬰兒為2619名,同比減少132名。昨在立法會議程前發言中,議員黃潔貞、林倫偉、宋碧琪、顏奕恆均集中關注「少子化」問題,他們分別建議政府加快統籌建立整體與系統性的鼓勵生育機制,將鼓勵生育定為未來各司局範疇施政的重要考量;逐步推動調升產假天數至90天;積極發揮民間社團組織宣傳、教育作用,鼓勵及共同營造友好生育的社會環境。黃潔貞表示,本澳出生率近年持續下跌,2022年及2023年的出生率為千分之六點四及五點五,是有記錄以來的歷史低位,如何鼓勵生育已成為社會共同關注且逼切的議題。近日,政府宣布延續《僱主支付產假報酬的補貼計劃》,社會普遍對此表示認同,有關補貼計劃由於採用行政性法規方式,具條件以更快捷的方式,因應社會及出生率等實際情況來落實生育的政策。然而,計劃現時定位在鼓勵上仍然屬臨時性質,延長期為兩年7個月。按首階段補貼的經驗,計劃結束後再開展檢討工作,加上還需時在社會協調常設委員會討論,中間將存在一段較長的空窗期,即使設有追溯期,但從企業或僱員的執行層面來看,仍然會感到不便,也不利於社會整體家庭友善氛圍的構建。

  盡快將補貼產假納恆常措施

  她提到,近期國務院發布了《關於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若干措施》,建議本澳可積極參考相關內容,加快統籌建立整體與系統性的鼓勵生育機制;並重新審視未來人口政策走向,積極透過相關頂層設計,將鼓勵生育定為未來各司局範疇施政的重要考量,透過整合各種與生育有關的政策,形成「鼓勵生育的組合拳措施」,建立更全面更系統的支持生育體系。

  黃潔貞又指,為更便利企業僱主及僱員申請《僱主支付產假報酬的補貼計劃》及促進社會的家庭友善氛圍,期望當局盡快調整計劃為恆常措施,減省相關行政程序。同時,政府未來應參考此補貼計劃的做法,採用行政法規的方式提供更多鼓勵措施。透過政府與企業合理的「成本共擔」,為未來延長有薪產假至90天、提升男士有薪侍產假、育兒假、餵奶鐘及彈性上下班時間等支持生育的相關假期制度提供基礎,共同創造「政、商、民」攜手支持鼓勵生育的社會氛圍。

  落實鼓勵家庭發展公屋政策

  林倫偉建議當局必須做好多方面工作:首先,政府應逐步推動調升產假天數至90天,這是對初生嬰幼兒照護、強化生育支援的重要舉措。而住房支援政策方面,應落實鼓勵家庭發展和家庭照顧的公共房屋政策理念。包括未來容許1人申請兩房單位,支持青年人做好組織家庭、發展家庭的準備。亦可參考鄰近地區的公共房屋申請加分政策,對有新生嬰兒的家庭給予優先「上樓」的做法。其次,積極發揮民間社團組織宣傳、教育作用,鼓勵及共同營造友好生育的社會環境。例如推動「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做好長期性的系統工作,以利好正向婚育價值觀的建立。最後,應該增加鼓勵政策,調升產假及住房支援;同時,要增加社會整體氛圍,積極發揮社團組織作用,營造友好社會環境;並且,要做好社會服務,完善育兒輔助配套。社會共同協力做好相應婚育措施,為新一代的人口發展創造條件。

  紓緩家庭照顧子女經濟壓力

  宋碧琪亦提出以下建議:一、建議特區政府設立專責部門,透過整體性、規劃性的政策措施提升生育率,應對老齡化問題;二、在經濟支援上,特區政府有必要進一步審視現有的政策措施,加強補足短板,以減輕居民生育壓力。現時本澳托額充足,但公、私托兒所並未能完全免費,部分居民仍然要自己負擔托兒費用,建議特區政府研究將托兒服務完全免費,並調整出生津貼及推出育兒津貼,以紓緩家庭因照顧子女而產生的經濟壓力,為家庭提供更全面的支援;三、在居住上,特區政府應進一步優化公屋政策,尤其要針對青年新婚夫婦推出針對性措施,如可研究以子女人數作為置換多房型公屋單位,讓家庭安居得到更好滿足。

  顏奕恆建議特區政府參考內地以及其他國家或地區的經驗,從產前後假期、侍產假、醫療保障、津貼補助、職業和房屋政策等形成「組合拳」,以政策協同,減輕居民養育成本,推動更多家庭友善措施,從而打造育兒友善社會,提升居民生育意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