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澳門學者同盟昨舉辦學術座談會,探討「澳門融入國家發展與社會治理:論特區政府治理能力及治理績效的優化」。主講者澳門學者同盟副會長、理工大學公共政策博士學位課程教授婁勝華指出: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提出6個要求,應成為特區政府未來施政的參考或依據。他又指,特區政府要增強與大灣區、合作區相互區域合作,以更好融入灣區,同時應加強與具代表性社團合作分擔一些非核心職能,做到精兵簡政。
座談會昨早在萬豪軒酒家舉行,邀請本澳社團、智庫及同盟理事與會,討論優化政府治理績效及能力。
近年特區發展考驗政府管治能力
澳門學者同盟會長駱偉建認為,完善治理體系、提高治理能力、增強治理效能,是把澳門特區建設好、發展好的逼切需要。他回顧澳門特區近年情況,無論疫情當下的治理、疫情過後的經濟恢復和改善民生,還是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參與「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等的建設,都考驗著特區政府的管治能力。他強調,一個高效善治的特區政府才能全面貫徹落實二十大和今年兩會的精神,真正做到「提振經濟,促進多元,紓解民困,防控疫情,穩健發展」的施政總體方向,就上述議題,該會舉辦是次學術座談會,希望為澳門特區治理建言獻策。
婁勝華認為,夏寶龍日前來澳考察並提出6個要求,應成為特區政府未來施政的參考或依據。他認同今屆政府以電子政務提升公共治理績效和行政改革的方向正確,未來更要增強區域發展及政策規劃能力。
他指出:中央提出澳門必須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大灣區、橫琴合作區作為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兩大重要空間,如何增強相互區域合作非常重要。另外,他指由於澳門是社團政治,建議政府與具代表性的社團就政策倡導、研究和規劃等加強合作。婁勝華並認為,特區政府的職能可區分核心和非核心,一些非核心職能如社會服務,可與社團協作梳理,做到精兵簡政的同時,亦能提高政府治理績效。
做好公務員橫向調動數字化管理
另外,民聯智庫理事長陳冰冰表示,公共行政改革作為提升公共部門治理水平及有序落實政策措施的重要舉措,「深化公共行政改革,不斷提升治理能力」,是今屆特區政府施政工作重點之一,她提出以下3點建議:一、政府應做好橫向調動人手工作,提高整體管理效率。建議政府建立健全公務人員調動機制、激勵機制,並減少複雜的調動操作環節,避免公務人員因為過程中充滿著「不確定性」和「複雜性」而對調職意願望而卻步,更大程度用好數字化管理公務人員體系,包括最大效能發揮公務員的專業性和科學性掌握部門人手分配的情況。期望政府建立1套客觀、公正、透明、具體的官員評鑑機制,進一步檢視公共行政政策的利弊,打造1支高效、公正及廉潔,勇於擔當的政府團隊,以提高澳門整體公共治理水平。
二、電子政務建設方面,政府應該進一步深化建設,盡快實現更多公共事務的「一件事」集成,並參考內地政府以「一件事只跑一次」理念作為電子政務建設的目標,促進更多數據開放互通,逐步提升數據利用,進一步加強「智慧+」城市建設。
三、隨著橫琴「澳門新街坊」項目和4大產業擴大發展,將會更大地吸引更多澳門居民落地橫琴就業和居住,期望政府積極探索跨境數據互聯互通建設,積極推進相關法制建設,並在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新體制下,積極促進資源共享、互利共贏,打造更加開放、創新、活力的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