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特區政府昨宣布即將「撤辣」,以緊急程序將「調整本澳不動產需求管理措施的政策方案及其中有關稅務措施」送交立法會。「撤辣」措施包括取消特別印花稅、額外印花稅及取得印花稅,統一本澳居民及非本澳居民按揭成數上限為七成,暫停實施按揭貸款利率上調兩個百分點的壓力測試要求。財政局局長容光亮強調,取消樓宇需求管理措施並非政府要「托市」,而是因應市場變化作出適當反應,讓房地產價格可以透過市場機制自然調節。
行政會完成討論調整本澳不動產需求管理措施的政策方案及其中有關稅務措施的法案,有關法案將送交立法會以緊急程序處理。行政會並於昨午舉行新聞發布會,行政法務司司長、行政會發言人張永春表示,在過去一段時間,為保持不動產市場平穩發展,自2010年起政府制訂並實施一系列包括稅務及樓宇按揭在內的不動產需求管理措施,當中,稅務措施包括特別印花稅、額外印花稅及取得印花稅。
穩住房地產行業僱員就業
去年底,政府因應市場環境變化適度放寬不動產需求管理措施,有關提案獲立法會審議及通過,並制訂修改《取得非首個居住用途不動產的印花稅》。自今年元旦起不再向取得第二個居住用途不動產的人士徵收樓價5%的取得印花稅。同時,放寬相關樓宇按揭措施,包括本澳居民購置住宅的按揭成數上限為七成,購置經濟房屋的按揭成數上限為九成,不再設不同的按揭成數金額檔次上限。
張永春說,政府審時度勢,持續關注及評估不動產市場的情況,考慮到近年各類型房屋供應較為充足,目前具條件制訂《取消與不動產需求管理相關的稅務措施》法案,取消特別印花稅、額外印花稅及取得印花稅。同時,樓宇按揭方面,澳門金融管理局將會發出新的指引,統一本澳居民及非本澳居民按揭成數上限為七成(購置經濟房屋按揭成數上限維持九成),並暫停實施按揭貸款利率上調兩個百分點的壓力測試要求。最後,上述措施並不妨礙政府因應情況再次推出有關的不動產需求管理措施,包括採取其他如調節公共房屋及土地供應等的可行手段,維持不動產市場的穩定。
被問及政府是留意到甚麼趨勢而作出是次「撤辣」?容光亮回應表示,本澳自置物業住戶佔73.4%,考慮到物業是澳門家庭和企業持有資產的主要成份之一,樓市穩定與市民和企業發展息息相關,相信普羅市民亦希望房地產價格相對穩定,絕對不希望樓價大上大落。
他強調,取消樓宇需求管理措施並非政府要「托市」,而是因應市場變化作出適當反應,主要因政府留意到樓價在疫前疫後變動不大,但成交量由2021年的5000多宗,減至去年的2000多宗,市場明顯萎縮,間接令市民的變現流動性大減。今年第一季的成交量為500多宗,亦較過往少,不排除有潛在買家觀望,因此政府現時表明態度取消樓宇需求管理措施。
容光亮又指,房地產行業佔澳門產業較大份額,一般為10%,疫情期間最高佔17%,若房地產市場萎縮,會影響家庭和企業的變現能力,嚴重可會導致資金周轉困難,政府有必要採取措施,促進地產市場活動,令資金有出路。政府認為穩住地產市場,可與特區的總體經濟發展步伐一致,同時可以穩住房地產行業僱員就業。
住宅拖欠按揭1.1%水平良好
他續說,過去因外來因素、資金利率,以及市場供應不足而出現投機情況,相關因素現在已經不存在,房地產可透過市場自由調節,因此毋需再實施調控措,他形容是次「撤辣」是將所有樓市需求管理措施完全撤銷。容光亮稱,可以參考香港全面「撤辣」至今1個多月,市場交易活躍,成交增加,而一二手樓價沒有顯著上升,部分反而有所下跌,沒有出現熾熱炒賣跡象,大型發展商亦減價出售項目,可以釋放購買力。他重申希望「撤辣」,令市場自然調節供需關係及房地產價格。
金融管理局行政管理委員會委員劉杏娟則表示,政府預期未來利率上調機會輕微,當局取消壓力測試監管要求,但不妨礙銀行自身推出壓力測試的風險管理措施。她補充說,現時住宅按揭貸款拖欠比率為 1.1%,屬良好水平,看不到需要變賣資產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