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上午,中國外交部長秦剛首次亮相全國兩會外長記者會,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此次記者會開創多個「首次」:這是黨的二十大後首次召開的外長記者會;是優化調整疫情防控措施後首次面對面交流的外長記者會;也是秦剛擔任外長2個多月以來首次出席外長記者會。記者會上,秦剛外長主要就中國外交、大國關係以及區域熱點問題這3大方面回答了中外媒體共14個問題。面對尖銳的問題,秦剛外長「金句」頻出,以剛柔並濟、自信從容的風格,犀利又不失幽默的表達,闡明中國立場,捍衛國家利益,彰顯中國風範。
一、秦剛外長「預告」了今年中方將舉辦的兩場主場外交,即中國中亞5國元首峰會和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回應了國際社會熱議的「中國式現代化」,介紹了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立場主張。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始終堅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對於「世界怎麼了」的判斷之下,明確了「我們該怎麼辦」。中國外交將以元首外交為引領,以維護核心利益為使命,以夥伴關係為依托,以開放發展為目標,以多邊主義為路徑,以外交為民為理念,整裝「再出發」。中國外交將堅持獨立自主、人民至上、和平發展、開放包容、團結奮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打破「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給世界各國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重要啟示。中國外交將始終堅持胸懷天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進程,化解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為世界和平發展和人類進步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二、秦剛外長談到了備受外界關注的中俄、中美、中日、中國與中東以及中歐關係。中俄成功走出了1條大國戰略互信、鄰里友好的相處之道,樹立了新型國際關係的典範。中俄攜手,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係民主化就有了動力,全球戰略平衡與穩定就有了保障。對於中美關係的定位,秦剛重申:「中美關係不是一道是否搞好的選擇題,而是一道如何搞好的必答題」,用兩名運動員在奧運田徑場上賽跑舉例,指出一方為了好成績而去絆倒對方,這不是公平競爭,而是惡意對抗,並回憶起任駐美大使時與美國碼頭工人、農民、校長、學生接觸的4段經歷,呼籲美國政府認真傾聽兩國人民的聲音,摒棄零和博弈的冷戰思維,與中方相向而行。
三、秦剛外長就烏克蘭危機、台海局勢、美國「印太戰略」等熱點問題作出回應。在回應台海局勢問題時,他翻開《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現場朗讀了序言中的兩句話:「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神聖領土的一部分。完成統一祖國的大業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神聖職責。」解決台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任何外國都無權干涉。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和強大能力。烏克蘭危機有著複雜的歷史經緯和現實原因,本質上是歐洲安全治理矛盾的大爆發。中方始終根據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獨立自主作出判斷。希望各方保持冷靜、理智、對話,盡快開啟和談進程,尊重彼此合理安全關切,找到實現歐洲長治久安之策。
一場記者會,向世界傳遞了中國立場主張聲音,彰顯了中國大國氣度風範擔當,呈現了中國話語新氣派新表達。當今世界並不太平,動盪與變革交織,團結與分裂碰撞,機遇與挑戰並存。新征程上的中國外交,是充滿光榮夢想的遠征,是穿越驚濤駭浪的遠航。惟其艱巨,更顯榮光。新征程上的中國外交,將堅定不移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踐行習近平外交思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始終堅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迎難而上,勇於擔當,必將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營造良好外部環境,不斷書寫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篇章。
龔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