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研院新會學術交流促大健康產業發展

304

  【本報訊】由國際(澳門)學術研究院主辦、澳門基金會資助的「2024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廣東省新會學術交流項目」,日前在交流團負責人高勝文帶領下,一行30人到新會開展學術交流活動。高勝文表示,通過組織專家、會員及居民到新會開展大健康學術交流及參訪考察,促進大健康產業發展。

  高勝文表示,研究院自成立以來,一直以學術研究和參與慈善社會服務為主要工作,是次學術交流活動,組織研究院下設之教育發展研究所、中醫產業研究所、人工智能研究所、志願者委員會、青年委員會等單位成員及大中學生參與。活動首天,團員到邑祥陳皮文化陳列館參訪,主要就中華文化之傳承進行交流,尤其加強非物質文化、茶文化、食品加工、傳統產品經營等領域的合作。此外,團員也到梁啟超故居紀念館、小鳥天堂、圭峰山國家森林公園、宋元崖門海戰文化旅遊區、崖門古炮台等考察參訪。他相信,通過組織專家、會員及居民到新會開展大健康學術交流及參訪考察,促進大健康產業發展。

  加強科研合作將新會陳皮產業走出去

  邑祥陳皮文化陳列館負責人高子祥和余瑞霞對研究院一行到來交流表示歡迎,他們向團員詳細介紹新會陳皮產業的發展現狀,以及深入講述新會陳皮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他們指出:與大健康有關之新會陳皮茶、陳皮花生、陳皮酒、陳皮糭、陳皮月餅、陳皮龜苓膏、陳皮精油、陳皮益生元飲品等陳皮精深加工及文創產品深受人們喜歡,部分產品更成為市級非遺項目。未來,期望雙方加強大健康產品方面的科研合作,讓更多人可體驗地道新會陳皮的歷史文化,助力中醫藥產業發展。

  國際(澳門)學術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所見習研究員曹洪彬表示,此次學術交流不僅了解新會在大健康產業方面的最新進展和創新成果,也看到這座城市在推動大健康產業發展方面的巨大潛力。作為參與者深感責任重大,希望能夠通過專業知識和經驗,尤其運用先進的科技手段,為澳門特區和新會的大健康產業發展貢獻力量。他進一步指出: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正深刻影響大健康產業的各個方面,未來,我們應探討如何將先進技術應用於健康管理、疾病預防和診療等領域,並與當地企業和科研機構分享國際(澳門)學術研究院在這些領域的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

  交流團學生代表巢桉同學表示,是次交流團為他們提供深入了解和體驗大健康產業的機會,並搭建一個與當地專家和居民進行深入學術交流和探討的平台。作為1名藝術學(音樂學範疇)的博士生,她認為音樂與大健康產業的結合具有巨大發展潛力,音樂能夠調節情緒、減輕壓力、提升生活質量,可嘗試探索將新會陳皮傳統元素融入音樂中,如利用陳皮精油結合音樂治療,讓人們在感受音樂的過程中得到健康和愉悅,通過音樂來傳播新會陳皮文化。她期待與相關專家學者和企業加強合作,共同開展大健康產業的科研工作,她相信通過跨學科的合作,能夠為大健康產業注入新的活力,為人們帶來健康和幸福。

  國際(澳門)學術研究院為愛國愛澳社團,以熱愛學術研究,團結世界廣大學術研究愛好者;熱心服務社會,推廣、普及、促進各學術研究領域的繁榮和發展為宗旨。研究院下設14個研究單位、5個工作單位及6個附屬機構,涉及研究、文化、教育、慈善、社服、出版、競賽等,現有各領域全球專家會員2200餘名。自籌備、創立至今,已完成為院校捐建港澳台圖書專館、推進中華母親節設立、申報研究項目獲澳門特區政府資助、主辦多個國際性與全國性學術及文化藝術比賽、捐贈多個獎助學金及研究基金、資助出版多部學術專著及多項文體活動,以助力國家教育事業發展,並在各領域為社會建言獻策、貢獻力量,以實際行動踐行愛國愛澳。多年來,已出版和參編多部著作,並在專業期刊發表多個領域之論文,學術研究成果也在多個領域多次獲獎。日後,期望能進一步把該院建設為國際上有知名度的研究機構和重要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