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籲澳門定期調查精神健康

264

  【本報訊】港澳心理衛生會與澳門科技大學醫學院昨發布「澳門精神健康調查 2024」,調查結果顯示,憂鬱症和焦慮症的風險分別達到27%和19%,壓力的主要來源包括工作、家庭和財務問題,然而,尋求醫療幫助的情況仍然稀少,朋友和家人則成為主要支持來源。該會呼籲在澳門定期進行精神健康調查,以更有效應對公共衛生挑戰,尤其是年輕人群體的心理健康風險高於年長者,這一問題不容忽視。調查亦建議政府在《健康澳門藍圖》的框架下推動相關計劃,並在教育體系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以提升整體心理健康水平。

  有關調查結果發布會昨早在帝濠酒店舉行,由港澳心理衛生會常務理事程志剛,澳門科技大學醫學院教授林德明,精神科專科醫生何志榮分享調查結果及其對精神健康服務的啟示。

  長期以來,精神健康問題一直被認為是全球主要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是次調查期望能夠提升市民對自身心理健康的覺察,喚起社會對精神健康問題的關注,以實現「早覺察,早預防」的目標。是次調查於今年4月至7月期間進行,對象為居住在澳門的居民。調查得到澳門合共23個地區組織及社會服務機構的支持,合共收集近1500份有效問卷。

  調查顯示憂鬱症風險達27%

  林德明報告調查結果,結果顯示憂鬱症的風險中到高比例達27%,而焦慮症的風險則為19%。最常見的壓力來源包括工作、家庭和財務問題。值得注意的是,向醫療衛生專業人士尋求幫助的情況仍然不常見,朋友和家人則被視為主要的支持來源。林教授期望將澳門精神健康狀況的持續調查納入定期人口健康評估,以便更有效地應對公共衛生挑戰。另外,特別需要關注的是,年輕人的精神健康風險高於年長者,建議年輕人應成為精神健康促進的重點目標群體,因為他們正處於人生中關鍵的成長階段,面對的心理健康挑戰不容忽視。

  何志榮醫生以在河流中游泳的比喻,表示超過八成的參與者能夠安全達成他們的人生目標,但仍有少部分人面臨危機,需要外界的幫助。何醫生強調關注和支持身邊人的重要性,這樣可以有效減少面對的風險。何醫生特別提到,青壯年群體正處於創建家庭和發揮社會生產力的關鍵時期,因此這一群體的心理健康狀況對社會整體的發展至關重要。

  倡學校引入心理健康教育

  程志剛分享調查結果對精神健康服務的啟示,他指因年輕受訪者的精神健康問題較年長者為高,顯示出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的嚴峻性。因此針對年輕群組推出配合的服務方式尤為重要。建議在政府《健康澳門藍圖》的框架下,以「預防優先」為目標,針對年輕人設計適合的服務,例如網上輔導和自學課程,而利用科技推廣精神健康也是提升青年對心理健康認識的有效方式。例如,設立VR情緒體驗館和精神健康資源站,能夠讓學生在互動中學習情緒管理和心理健康知識,從而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另外,程志剛補充指,在配合《健康澳門藍圖》下,在大專院校及中小學的課程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同樣重要。可以鼓勵學校參考鄰近地區的成功經驗,打造「優質精神健康校園」,使在學青少年能在良好的環境中提升精神健康。

  他進一步指出:受訪者中超過一半人士在情緒困擾時無意向專業人士求助,這使得朋友和家人成為守護精神健康的「第一防線」,因此市民應更需關注自己及身邊人的情緒健康。參加社福機構舉辦的「精神健康急救課程」是一個有效的途徑,這不僅能幫助個人更好地應對自身的情緒困擾,還能使他們在面對他人的困難時,提供及時和有效的支持。

  港澳心理衛生會於2022年成立,致力於推廣心理衛生,促進社會對心理健康的認識及關注,並推動港澳地區社會服務領域的合作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