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繼宗倡灣區9+2共拓境外客源

99

  【本報訊】廣州南沙粵澳發展促進會昨舉辦第四期「澳聲悅敘」研討會,以南沙澳門「攜手打造世界級灣區文旅品牌」為主題,邀請兩地文化旅遊界嘉賓,探討共同文旅融合發展的新機遇、新路徑。主講嘉賓、澳門管理學院院長唐繼宗建議「一周一行」、「一簽多行」等政策,逐步延伸至粵港澳大灣區包括廣州南沙等內地其他城市。他又建議,大灣區各地方政府文旅部門及相關持份者合力協作,做好灣區9市和兩個特區居民互訪互遊的區內遊營銷工作,進而深度開發現有省外或境外傳統客源,長遠合力開發境外中長途客源市場。

  南沙推獎勵吸引澳文旅界投資

  研討會昨日下午在美獅美高梅酒店宴會廳舉行,南沙區委副書記、區長吳揚,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南沙粵澳發展促進會會長何敬麟等出席。由唐繼宗,澳門旅遊業從業員協會副理事長胡玉沛,澳門棋人娛樂製作有限公司創始人鍾楚霖,澳門口述歷史協會副會長甄桂芳主講。

  主旨發言環節中,南沙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歐陽健華介紹說,粵港澳大灣區加快推動文旅產業協同創新,促進文化交流互鑑,加快世界級旅遊目的地建設。2024年,廣州南沙區接待旅遊人數接近6000萬,較2023年增長105%,文旅產業發展成績亮眼。

  歐陽健華又介紹南沙作為戰略疊加的機遇之城、文旅交融的活力之城、政策賦能的價值之城「三張名片」,同時介紹南沙為旅遊產業設置6大條款15項具體措施,最高獎勵可達800萬元,期待吸引更多澳門文旅企業到南沙交流、投資,並利用舉辦十五屆全運會的契機,加強與澳門在文化旅遊體育等領域合作。

  嶺南文化海陸空聯通促進文旅

  研討環節中,唐繼宗從宏觀政策的角度,分析大灣區文旅融合發展的機遇。他引述世界旅遊組織指出:可及性與入境簽證措施,是國際旅遊目的地有效發展的兩個必要條件,因此要用好用足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群內聯外通的功能,和繼續完善聯通區內各城市之間包括陸、海和低空交通運輸服務。他建議考慮把深圳市實施赴香港旅遊「一簽多行」政策,以及珠海市實施赴澳門旅遊「一周一行」 政策,和在橫琴合作區實施赴澳門旅遊「一簽多行」政策,逐步延伸至粵港澳大灣區包括廣州南沙等內地其他城市,同時要不斷優化境外旅客過境/入境灣區的簽證措施。

  他又談到,大灣區擁有7座機場的「機場群」,發揮海陸空交通網絡獨特優勢,可增強「內聯外通」的功能;同時,嶺南文化是大灣區在國內旅遊市場最明顯的差異化優勢,比如《雄獅少年》等原創劇碼,又比如順德美食、澳門美食等,都是很吸引外地遊客的嶺南文化要素。他建議,南沙和澳門可以攜手挖掘優勢資源,共同發展文旅品牌專案。

  唐繼宗進一步建議,大灣區各地方政府文旅部門,聯同市場的文創、食、住、行、遊、購、娛等持份者合力協作執行,建議先做好大灣區內地9市和兩個特區居民互訪互遊的區內遊營銷工作;接著發揮好各自優勢,各成員深度開發現有的省外或境外傳統客源;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市和兩個特區,整體合力開發境外中長途,如南亞、中東、葡語地區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等目標客源市場。

  澳門南沙提升旅遊國際影響力

  胡玉沛則談到,澳門面積跟南沙區黃閣鎮差不多,但1年接待旅客量超過3000萬人次,其中有三分之一的遊客來自大灣區內地城市。他建議,澳門融入大灣區「一程多站」旅遊線路可與南沙旅遊線路結合,也建議南沙加大對歷史文化、華僑旅遊資源的挖掘,兩地共同提升灣區旅遊品牌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作為澳門演唱會主辦方之一,鍾楚霖談到,致力打造「演藝之都」的澳門,去年舉辦演唱會、音樂會超過270場,即平均每周5場,觀眾中超過50%為內地旅客。他指演藝活動對旅遊、餐飲業界的發展有很好的帶動作用,如果能促進知名巨星在大灣區的演唱會增加「南沙站」,將對南沙區域形象和文旅消費有較大助力。

  甄桂芳則表示,每年11月8日,她所在的公職人員協會都到南沙高爾夫球場舉辦活動,已持續20多年,與南沙文旅有長期密切的關係。她介紹說,口述歷史協會利用導賞推廣和宣傳澳門歷史文化,建議南沙可攜手澳門共同講好灣區「文化故事」,助推文旅品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