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公共房屋事務委員會日前舉行今年首次平常會議,眾委員對修訂經濟房屋法的置換制度發表意見,但未達成一致共識。委員吳嘉婷建議當局廣泛聽取居民意見,研究社會對「樓換樓」的需求,分析居民對住屋、戶型、價格的意見,以便更好支持未來制度修訂工作,匯聚民智,凝聚民心。
吳嘉婷表示,現時從制度上來看,新《經屋法》修訂後,社會對經屋恐慌性需求不再,居民回歸更理性的申請態度。供應方面,2019年、2021年及2023年期經屋合共提供約1.5萬多個單位,相較當初規劃新城A區兩萬多個經屋單位數量,土地供應上仍有餘裕。認為在公共房屋充裕的條件下,當局可進一步優化現有階梯房屋制度,包括提供「樓換樓」、恆常性申請及各種支持家庭發展的住屋政策。
她指,特別「樓換樓」方面,現時澳門進入老齡化社會,且出生率屢創新低,有部分青年考慮到生活壓力更選擇不婚或不育,為進一步鼓勵青年組織家庭,提高出生率,她相信「樓換樓」是鼓勵生育的手段之一,但具體法律及細則需要進一步研究。吳嘉婷表示,參考新加坡做法,每人可限換1次,且由政府出資為單位翻新再售賣,但若澳門「舊樓換舊樓」採取有關做法,將加大政府成本。目前,政府對是否限制「樓換樓」次數、翻新成本由誰負責等還未披露,期望政府繼續深化和社會討論。
冀向青年及新婚家庭作傾斜
她同時指出:會議上有商界委員擔心「樓換樓」制度會影響私人市場,讓原本就已低迷的樓市雪上加霜,因此未能一致認同有關方案,仍需考慮平衡好置換金額、市民接受程度及業界意見等不同爭議,相信都是政府在制訂政策時需要仔細研究及優化的地方。
吳嘉婷認為,相信社會上存在一定「樓換樓」需求的人群,或可考慮用好已有的空置房屋推出先導計劃,測試「樓換樓」效益、行政成本和實際社會需求。亦希望在制訂政策時,為青年及新婚家庭作出傾斜,推出優惠政策予有需要的人群,包括有組織家庭需求置換大單位的年輕人,以及與長者同住幫助照顧小朋友的家庭。另外,現行政策下,亦希望政府考慮研究階梯房屋銜接方案,如由經屋轉至夾屋的通道,促進向上流動。吳嘉婷並建議當局廣泛聽取居民意見,調查研究社會對「樓換樓」的需求,避免對行政成本造成不必要浪費。同時要分析居民對住屋、戶型、價格的意見,以便更好支持未來制度修訂工作,匯聚民智,凝聚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