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訪團了解寧夏影城經濟西北風情

276

  【本報記者何雋捷銀川報道】「澳門媒體涉台報道負責人寧夏參訪團」昨展開首日參訪行程,先後到鎮北堡西部影視城及賀蘭山岩畫參觀考察,領略寧夏自然風光及西北人文風情,進一步了解兩景點對當地經濟、文化的意義。

  《大話西遊》中的盤絲洞、「愛你一萬年」的梅花林,《紅高粱》中李大頭家的高粱酒坊、九兒居室……在鎮北堡西部影視城,這些膾炙人口的電影中的經典置景都被完整地保留下來,考察團一行可以漫步於這些場景當中,一路「打卡」電影名場面,重溫電影經典,並領略西北地區的民俗風貌和歷史文化。

  鎮北堡西部影視城坐落於銀川市城區西北郊區,原址為明清時代的邊防城堡,始建於1993年。這裏以其古樸、原始、粗獷、荒涼的風貌,成為中國3大影視城之一,也是中國西部唯一著名影視城。影視城內的明清古城、明長城、老銀川一條街等景點,生動保留和復原拍攝過部分影片的場景和道具,供遊人觀賞。

  據了解,除了承接劇組拍攝,鎮北堡西部影城更在當地的旅遊旺季,全面開放給旅客遊覽,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作為銀川市乃至整個寧夏的著名旅遊景點,大量遊客的湧入為當地帶來可觀的旅遊收入,拉動餐飲、住宿、交通等相關產業的發展,為當地居民提供大量就業機會。

  隨後,參訪團一行驅車前往賀蘭山岩畫,領略古代遊牧民族豐富的社會生活和獨特的藝術風格,了解寧夏岩畫文化、感受自然風光。

  銀川賀蘭山岩畫是遠古人類藝術的瑰寶,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賀蘭縣賀蘭山東麓。這裏記錄了3000至10,000年前人類的生活場景,總計約有組合圖畫5000組以上、單體圖像2.7萬多幅,已被記錄的岩畫單體圖像有19,752幅,被譽為「石頭上的史書」。

  參訪團還先後走進銀川世界岩畫館和韓美林藝術館。《濠江日報》採訪主任何立芬指出:透過參觀深刻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寧夏獨特的歷史文化底蘊。賀蘭山岩畫不僅是一處重要的文化遺產,更是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讓後人得以窺見古代社會的風貌和先民的生活狀態,是中華民族5000年文化的集中體現。

  參訪團一行並會見寧夏回族自治區台灣事務辦公室,共話對台工作及寧澳合作新發展。與寧夏自治區台辦展入深入交流,雙方期望今後加強溝通交流,促進內地與澳門之間的文化交融、經濟合作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寧夏回族自治區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鄭大鵬、副主任王陽、交流宣傳處處長張京磊、綜合處副處長吳超、交流宣傳處副處長劉瑾等出席。

  鄭大鵬指出:寧夏擁有「塞上江南」的美譽、回漢民族融合的深厚根基,近年來在脫貧致富、產業發展等領域都取得長足進步。上月中旬,習近平總書時隔4年再到寧夏開展視察工作,更對寧夏新的發展指明方向,在中央領導下,寧夏未來發展前景光明。

  他又提到,近年來,港澳與寧夏交流日益密切,寧夏是供港澳綠色有機蔬菜重要基地,36小時從田間送達港澳市民餐桌。澳門在兩岸關係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希望發揮澳門媒體的力量,加強對台宣傳工作,向世界展示寧夏的獨特魅力和發展成就,增進兩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認同。同時,澳門作為東西文化交流的橋樑,擁有獨特的國際化視野和豐富的資源,期望積極發揮自身優勢,推動寧夏與澳門在文化、旅遊、經貿等多領域的交流合作,讓澳門成為寧夏走向世界的新窗口。

  講好寧夏故事助走向世界

  參訪團團長、澳門新聞工作者協會理事長、《大眾報》社長胡根代表參訪團發言時說,澳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一直參與祖國內地改革開放的報道,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國家走向繁榮強盛,港澳地區亦跟隨國家發展步伐蒸蒸日上。

  他續表示,在改革開放及融入國家發展的道路上,作為中華民族一分子,台灣從未缺席,強調台灣同胞融入國家發展及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進程不可逆轉,期望在今次採訪行程看到更多更好的事物,包括台商在寧夏發展情況,發揮傳媒作用,講好寧夏故事,講好中國故事。

  參訪團顧問、澳門中聯辦台務部副部長魯學博感謝寧夏台辦對本次活動的大力支持,對參訪團寧夏之行提出4點期盼:一、學習寧夏對台工作經驗,積極和寧夏主流媒體交流互鑑,共同做好對台宣傳報道工作;二、借鑑寧夏特色旅遊和全域旅遊經驗,推動澳門文旅產業發展,更好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三、借鑑寧夏民族團結工作經驗,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大力弘揚愛國愛澳核心價值,推動澳門「一國兩制」事業行穩致遠;四、向澳門社會講好寧夏高質量發展故事,為助力寧澳各領域合作注入新動能。